財務診斷

簡介

財務診斷既是企業診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財務診斷是一種改進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先進的、科學的方法,它克服了我國目前企業財務分析的一般化、公式化等弱點,它是財務分析的深化和發展,而且比財務分析更具有科學性、廣泛性和實用性。开展財務診斷有利於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財務診斷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將發揮日益突出和明顯的作用。總之,企業財務診斷是生產社會化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加強對企業財務診斷的研究,促進企業財務診斷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財務診斷的作用,對促使企業改進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特點

企業財務診斷不同於一般的財務工作,它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財務診斷
1.相對獨立性。所謂相對獨立性,是指企業財務診斷機構的人員,與企業財務部門處於平等地位,行政上不受企業的制約和幹預,以保證財務診斷結論客觀公正。即使是企業自我診斷人員,也必須擺脫行政幹預和傳統習慣勢力的約束,處於超然地位,獨立地行使診斷職能財務診斷人員的獨立性是確保客觀公正和有效的前提。財務診斷人員只有建議權而無決策權和執行權,所提出的診斷結論和措施須經企業批準後方能實施。

2.自主性與自愿性。企業是否進行財務診斷,如何進行財務診斷,聘請何人進行財務診斷,這是企業的自主權,任何單位不得強制企業進行。同時,財務診斷機構和人員是否接受診斷課題,也有其自主權而不受其它單位幹預。也就是說財務診斷能否進行,取決於診斷者和被診斷者雙方自愿。財務診斷結論和措施方案,不是指令性提案,企業是否採納實施,取決於企業對措施方案的評價,因而財務診斷結論和措施方案對雙方沒有嚴格的約束力和承擔責任的義務。

3.客觀性和科學性。財務診斷有一套嚴格科學的程序與方法,診斷過程中必須始終按科學程序和方法進行。財務診斷的客觀性是科學性的前提,而財務診斷的科學性則是診斷措施有效性的保證。財務診斷失去針對性和有效性,企業就不可能接受,因而也就談不上診斷成果。

4.保密性。企業財務診斷過程中,涉及到企業大量的財務信息和資料,財務診斷人員對企業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了如指掌。因此,保密性是財務診斷的重要特徵,也是財務診斷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商品經濟中,如果財務診斷人員不講職業道德,隨意透露企業財務祕密,將給企業帶來損失。因此,財務診斷是一項保密性極強的工作。

5.重要性和艱巨性。企業財務診斷不同於一般的診斷,因爲企業各方面存在的問題都會在財務資料中得到反映,也就是說,企業財務“症狀”與原因不是單一的因果關系,而是呈現多元的復雜關系。同時,企業財務診斷沒有固定的標準可供參照,同樣的病症但治療措施和方案卻可以不同,必須因地因時因行業而異。因此,財務診斷十分復雜,需要經過艱苦努力才能予以正確診斷和治療。

6.服務性。企業財務診斷的目的是爲了發現和解決企業財務系統和財務活動存在的問題,其主要作用是爲企業當好顧問和參謀。由於財務診斷人員只有建議權而無決策權和執行權,因而,從本質上說,財務診斷工作是一種服務性工作。作爲服務性工作,財務診斷人員自然應取得報酬,這在企業外來診斷活動中就表現得十分明顯。

分類

1.按診斷的主體分類,可以分爲內部診斷和外部診斷。

財務診斷
內部診斷又稱爲自我診斷,就是企業自己對自身的財務活動進行診斷。自我診斷,由於了解情況,業務熟悉,能較快地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並且,還有利於保守企業的祕密。因此,對於大企業來說,由於自身診斷能力較強,除特殊情況外,一般都是自己診斷。但是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來說,由於自身能力不足,會使診斷效果受到限制,所以,中小企業診斷往往要求助於外部。外部診斷是由企業外部人員進行的診斷。外部診斷又可以分爲關系診斷和第三者診斷。關系診斷是指母公司對自有公司或者合作公司的診斷,或者銀行對其借貸對象進行的診斷,這都是對相關企業進行的外部診斷。由於關系者比較了解受診企業的情況,具有適應情況進行診斷的好處,但是也容易受到利害關系的制約。診斷情況可能會失真。所謂第三者診斷,是由於其業務關系的第三者進行的診斷。由於第三者企業沒有利害關系,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提出公正的意見和建議。但是第三者診斷,對企業的情況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診斷的效果,這還可以通過細致深入的工作進行必要的補救。內部診斷和外部診斷各有優缺點,因此,在开展財務診斷的活動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按照診斷的內容和範圍分類,可以分爲綜合診斷和單項診斷。

綜合診斷是對一個企業一定時期的全部財務活動進行的診斷,診斷的內容主要包括資金籌集的診斷、資金運用的診斷、成本的診斷、利潤的診斷和財務報表的診斷。綜合診斷是在全面系統地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的基礎上,找出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概括性的改進建議和措施。綜合診斷的特點是涉及面廣,內容多,診斷的時間較長。單項診斷的是對企業財務活動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項目進行的診斷,如只對流動資金運用中的存貨或者銷售債權進行診斷。單項診斷一般是根據財務管理的要求,針對企業財務活動中存在的某一些關鍵性問題或者薄弱環節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查明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單項診斷的特點是範圍小、內容少、時間短、診斷力量集中、收效快。

3.按照診斷的時間分類,可分爲定期診斷和不定期診斷。

定期診斷就是固定地對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活動進行的診斷。定期診斷在內容上和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可以比較,從而揭示企業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的增減變化及發展趨勢,探求規律性的東西。不定期診斷就是沒有固定的時間,而是結合財務管理的需要及時地抓住一兩個突出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促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內容

1.資料準備。資料是財務診斷的依據,只有完整準確的資料,才能反映出企業存在的問題,也只有對資料進行充分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結果。需要的相關資料有:

財務診斷
(1)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以後的發展趨勢。了解宏觀經濟發展情況的信息,才能說明企業面臨的社會經濟環境,這有利於我們掌握企業未來經營前景。

(2)行業狀況,了解企業所處行業重要性行業主要產品經營生產的特點、技術投資周期、產業結構特點以及對經濟形勢的敏感程度、市場主要產品行業發展前景、產業技術开發潛力等,這能給我們的財務診斷提供必要的輔助資料。結合企業產品技術市場狀況,可以分析企業的發展能力。

(3)企業內部數據。企業歷年來的財務報表數據和經營狀況數據,如市場佔有率、銷售政策、產品品種、有關的其他預測數據。這是我們進行財務診斷的核心材料。在掌握了上述這些資料的同時還必須了解企業目前的現狀。如該企業是處在一個發展前景很好產業,還是處在一個正在衰退的產業?其營業收入在最近幾年的增長情況怎樣?利潤增長率、資產盈利率、資本金獲利率各爲多少、近幾年變化情況如何?企業負債率多少,有無近期、中期付款還債危機等。

2.分析診斷。在收集資料以後,對這些資料進行歸類、匯總,然後採用杜邦分析法,評分比重法等,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診斷。主要包括:

(1)對營運能力的診斷。營運能力是企業基於外部市場環境的約束,通過內部人力資源和生產的配置組合而對財務目標所產生作用的大小。對經營能力的診斷包括對人力資源營運能力的診斷和生產資料營運能力的診斷。對人力資源營運能力的診斷主要採用勞動效率指標,通過對各時期、同行業不同企業指標的比較,可診斷出企業勞動力的經營效率分紅制度對職工積極性的影響等。對生產資料營運能力的診斷採用資產周轉指標市場佔有率、銷售增長率等。同時還應定性、定量分析影響資金周轉及市場佔有率的相關因素以及各項因素應做出的調整方案,以促進資金周轉,提高市場佔有率,提高企業經營能力。

(2)對償債能力進行診斷。償債能力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對償債能力的診斷可分爲短期償債能力診斷和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主要採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率等指標以對比各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的抵償能力以及企業資產變現能力,通過對各指標的分析及影響項目調整,確認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如何提高企業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診斷主要採用的指標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已獲利息倍數、長期資產適合率以及企業資產和各負債的構成情況等。通過指標對比,掌握長期債務的償還能力,便於企業做好資金的安排。

(3)對盈利能力進行診斷。企業投入的資金,都要求得到保值和增值。結合企業行業特徵和經濟周期等因素,綜合分析企業利潤增長率、銷售利潤率、淨資產收益率及其變動情況,與同行業企業做出比較,掌握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盈利狀況,提高盈利能力的方向。

(4)對企業發展能力進行診斷。企業的發展能力是指企業在較長時期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所產生的綜合經營能力、籌資能力、投資能力等。這主要分析企業人才結構和科研費用的多少,分析企業專利、新技術的應用和產品开發情況,分析是否开拓了新的銷售網絡和銷售方式,分析目前企業主要的在建工程和已建成的主要項目運營情況等,通過這些分析,可以掌握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前景。在結合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具體經營狀況,財務狀況進行綜合的分析基礎上,診斷出企業長期短期面臨的局勢和經營情況、財務收支情況及其問題的症結所在,並針對找到的症結,开出治理的“處方”,並形成財務診斷書。以利決策者正確進行財務決策,提高企業決策的準確性,規避風險,促進企業良好發展。

重點
財務診斷
1、財務診斷的重點

資產佔用方面:重點檢查現金銀行存款應收款項、應收票據存貨資產的實有情況,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情況及可能的潛在損失,各種資產變動及其構成情況;
負債方面:重點檢查各種借款、應付債券長期付款的實有狀況和償還能力狀況,或有負債風險狀況;
經營成果方面:企業盈利或虧損形成及主要原因,利潤分配情況;
資產運行方面:各種資產的運行是否正常,使用上是否有效率及效益。
2、財務診斷的指標

利潤率、資金周轉率資產負債率、資產結構、資金成本率與投資收益率比較分析、票據貼現額、壞账損失率、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率等。

完善

1.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規範企業財務診斷行爲。從根本上推進公司制改造,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衡機制,是企業財務診斷充分發揮作用的必要前提。只有這樣,企業經營者才會真正關注財務診斷,企業監事會和內審機構才可能有效地運作內部財務診斷,出資人也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財務決策和財務診斷權,財政部門對企業資產財務管理方面的監管權也才能落到實處。

2.盡快制定一套既與國際接軌又適合我國企業現狀的企業財務診斷專門法規、準則、實務公告和操作指南體系,使財務診斷工作有章可循,有典可據。

3.拓展專業的咨詢機構對企業財務診斷功能。聘請專業的咨詢機構充當會計顧問,搞好企業日常財務問題的診斷分析,做好“保健醫生”。加大常規審計業務中的“診斷”力度,注重“送醫送藥”。如在提交審計報告書的同時,附送管理建議書。集中力量對企業較突出的專項問題進行診斷,做好“專科門診”。以財務診斷爲突破口,對企業整個管理體系進行“專家會診”,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設性的管理建議,着力拓展“決策外腦”和“信息庫”職能,不斷提升服務檔次。

4.加強行業管理,提高人員素質。主管部門要對各類診斷、咨詢機構及其人員實行嚴格的資質準入和後續教育制度,嚴格業務監管,提高診斷質量。

比較

1.財務診斷與財務咨詢

財務咨詢是我國法律規定的注冊會計師業務之一。人們一般認爲,財務診斷與財務咨詢在含義上並無明顯差別,都包含對企業財務的評價和建議,只是詞語不同,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首先,在我國財務咨詢顯然包含“財務”與會計,而財務診斷則僅限於財務狀況,它一般不在會計活動上下過多功夫。其次,財務診斷多用於診斷者親臨企業現場收集資料,提出診斷結論、措施和方案,所用資料既有直接資料,又有間接資料,而會計咨詢多指接受企業資料,提出改善的建議、措施,所用資料大都是間接的。再次,財務診斷既可由企業自我進行,也可聘請外來診斷人員進行,而財務咨詢

財務診斷
往往局限於企業外來人員。最後,財務診斷必須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分析推理,將診斷結論和措施形成書面診斷報告,並指導企業實施。而會計咨詢往往不必深入企業調查,咨詢建議也不一定形成書面報告,更不會指導企業實施,往往僅限於口頭咨詢。因此,應統一使用財務診斷而不用財務咨詢這個提法。

2.財務診斷與財務分析

財務診斷離不开財務分析,沒有財務分析便無所謂財務診斷。但財務診斷與財務分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財務分析只是財務診斷的工具,且不是唯一的工具。財務診斷除使用財務分析方法之外,還要使用財務診斷特有的方法。其次,財務分析的目的一般是爲了查明企業財務存在問題的原因,而財力診斷必須在財務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案,並指導企業實施改善方案。再次,財務分析的內容一般限於企業財務活動,即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消耗、資金收回和資金分配,而財務診斷的內容不僅包括財務活動,還包括財務目標、財務體制等各個方面。最後,財務分析一般由企業內部人員進行,而財務診斷較多是由企業外部診斷人員進行的工作。

3.財務診斷與財務檢查

財務檢查是指在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的基礎上對企業財務的評價,它包括調查和檢驗兩重含義;財務診斷則是在調查和評價的基礎上提出改善意見,兩者不完全相同。首先,財務檢查是由企業外部的經濟監督機構進行的,而財務診斷是由財務診斷人員進行的,不包含財力監督的含義。其次,財務檢查的主要任務是評價企業計劃完成情況,財經紀律執行情況和企業經營的合法性,而財務診斷一般不涉及財經紀律和合法性問題。再次,財務檢查運用的方法與財務診斷方法截然不同,財務診斷不使用詳查法、順查法或逆查法等。最後,財務檢查的結果是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公證作用,而財務診斷的結果是提出診斷結論和改善的措施方案,其結論無法律的約束力。[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