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集團

海爾集團簡介

  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制造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海爾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制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5萬人,已發展成爲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2007年海爾集團實現全球營業額1180億元。

  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战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國際化战略,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战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階段。創業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爾品牌在世界範圍的美譽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786億元,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6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品牌旗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電腦、手機、家居集成等19個產品被評爲中國名牌,其中海爾冰箱、洗衣機還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爲首批中國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爾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爲“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首。2006年,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第四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着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 1984-12-26 1984年12月26日,張瑞敏帶領新的領導班子來到小白幹路上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當時的冰箱廠虧空147萬元,產品滯銷,人心渙散。張瑞敏是到農村大隊借錢,才使全廠工人過了一個年。

  • 1985年,張瑞敏從消費者的信中發現了產品存在的質量隱患,爲了真正喚醒員工的質量意識、市場意識,“砸冰箱”事件成爲海爾歷史上強化質量觀念的警钟。

  • 1986年,原西德駐華大使裴培義先生從北京專程到青島電冰箱總廠考察。工廠緊張有序的工作狀況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輕的廠長張瑞敏。

由於產品質量過關,海爾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陽三大城市一炮打響,市場出現搶購現象。
張瑞敏分析了當時電冰箱市場品種繁多,競爭激烈的形勢,提出了“起步晚、起點高”的原則,制定了海爾發展的“名牌战略”。


  • 在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的招標中,海爾冰箱战勝十多個國家的冰箱產品,第一次在國際招標中中標!海爾的發展逐漸引起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 1988年12月,海爾冰箱在全國冰箱評比中,以最高分獲得中國電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從此奠定了海爾冰箱在中國電冰箱行業的領頭地位。

  • 1989年6月,一場政治風波襲來,市場出現寒流,而海爾冰箱在這場風波中,不但沒有降價,反而提價12%,仍然被搶購。海爾以它的高質量和服務贏得了市場

  據中國最權威市場咨詢機構中怡康統計:2007年,海爾在中國家電市場的整體份額達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額第一;尤其在高端產品領域,海爾市場份額高達30%以上,其中,海爾在白色家電市場上仍然遙遙領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網絡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創新驅動”型的海爾集團致力於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

  截止到2007年,海爾累計申請專利7883項(其中發明專利1736項);僅2007年,海爾申請專利875項(其中發明專利502項),平均每個工作日申請2項發明專利。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海爾已參與9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其中3項國際標準即將發布實施,這表明海爾自主創新技術國際標準領域得到了認可;海爾主持或參與了152項國家標準的編制修定,制定行業及其它標準425項。海爾是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最多的家電企業

  在創新實踐中,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

  2008 年,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战略進入第三年;隨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飛猛進,海爾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爾通過從目標到目標、從用戶到用戶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運營的商業模式。海爾的信息化革命,意味着 “新顧客時代”的开始。海爾通過流程機制的建立和卓越商業模式的打造,創造和滿足全球用戶需求。海爾已經啓動“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企業精神和“人單合一、速決速勝”的工作作風,通過無邊界的團隊整合全球化資源,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海爾集團旗下擁有240多家法人單位,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制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五萬人。海爾集團重點發展科技、工業貿易金融四大支柱產業,已發展成全球營業額超過1000億元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

  在創新實踐中,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均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商學院、南加州大學商學院、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海爾“人單合一”發展模式爲解決全球商業的庫存和逾期應收提供創新思維,被國際管理界譽爲“號準全球商業脈搏”的管理模式。

  面對新的全球化競爭條件,海爾確立全球化品牌战略、啓動“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企業精神和“人單合一、速決速勝”的工作作風,挑战自我、挑战明天,爲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續創新


海爾集團的發展战略


  tp://wiki.mbalib.com/w/images/0/0e/%E6%B5%B7%E5%B0%94%E5%8F%91%E5%B1%95%E6%88%98%E7%95%A5%E9%98%B6%E6%AE%B5.jpg" alt="Image:海爾發展战略階段.jpg" width="537" height="222" longdesc="/wiki/Image:%E6%B5%B7%E5%B0%94%E5%8F%91%E5%B1%95%E6%88%98%E7%95%A5%E9%98%B6%E6%AE%B5.jpg">

  圖:海爾發展战略創新的四個階段


  • 名牌战略階段(1984年—1991年)

  特徵:只做冰箱一個產品,探索並積累了企業管理的經驗,爲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結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 多元化战略階段(1992年—1998年)

  特徵:從一個產品向多個產品發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時已有幾十種產品),從白色家電進入黑色家電領域,以“喫休克魚”的方式進行資本運營,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在最短的時間裏以最低的成本把規模做大,把企業做強。


  • 國際化战略階段(1998年—2005年)

  特徵:產品批量銷往全球主要經濟區域市場,有自己的海外經銷商網絡與售後服務網絡, Haier 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譽度與美譽度。


  • 全球化品牌战略階段(2006年— )

  特徵:爲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運作全球範圍的品牌,從2006年开始,海爾集團繼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國際化战略階段之後,進入第四個發展战略創新階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階段。國際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區別是:國際化战略階段是以中國爲基地,向全世界輻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則是在每一個國家的市場創造本土化的海爾品牌。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產品競爭力企業運營的競爭力。與分供方、客戶、用戶都實現雙贏利潤。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持續發展。


海爾的產業



海爾的文化觀


  • 有生於無——海爾的文化觀

  海爾企業文化是被全體員工認同的企業領導人創新價值觀。

  海爾文化的核心是創新。它是在海爾二十年發展歷程中產生和逐漸形成特色的文化體系。海爾文化以觀念創新爲先導、以战略創新爲方向、以組織創新保障、以技術創新爲手段、以市場創新爲目標,伴隨着海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海爾文化本身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員工的普遍認同、主動參與是海爾文化的最大特色。當前,海爾的目標是創中國的世界名牌,爲民族爭光。這個目標把海爾的發展與海爾員工個人的價值追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每一位海爾員工將在實現海爾世界名牌大目標的過程中,充分實現個人的價值與追求。


  • 海爾文化的核心是創新

  案例:“有生於無”與“以柔克剛”

  有一次,張瑞敏首席執行官出訪日本一家大公司。該公司董事長一向熱衷中國至理名言。在這位董事長介紹該公司經營宗旨和企業文化時,闡述了“真善美”,並引述老子思想,張瑞敏也發表了自己看法:《道德經》中有一句話與“真善美”語義一致,這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張瑞敏以這句話詮釋了海爾文化之重要性。他說,企業管理有兩點始終是我銘記在心的:第一點是無形的東西往往比有形的東西更重要。當領導的到下面看重的是有形東西太多,而無形東西太少。一般總是問產量多少、利潤多少,沒有看到文化觀念、氛圍更重要。一個企業沒有文化,就是沒有靈魂。第二點是老子主張的爲人做事要“以柔克剛”。張瑞敏說:“在過去人們把此話看成是消極的,實際上它主張的弱轉強、小轉大是個過程。要認識到:作爲企業家,你永遠是弱勢;如果你真能認識到自己是弱勢,你就會朝目標執着前進,也就會成功。”

  有一次,一位記者問張瑞敏:“一位企業家首先應懂哪些知識?”張瑞敏想了想說:“首先要懂哲學吧!”

  張瑞敏能聯系企業實際,從老子思想中悟到“無”比“有”更重要、“無”生“有”的道理,也悟出柔才能克剛、謙遜才能進取的爲人做事之理。驕橫與張揚永遠是企業衰敗之源。

  人的成熟,在於思想的成熟。企業家的成熟在於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的理念體系。一切成功的企業家都是經營哲學家。著名經濟學家艾豐爲《張瑞敏如是說》一書寫序,題目就是:“不用哲學看不清海爾”。艾豐用哲學恰到好處地評價了張瑞敏。

  案例:海爾文化走進哈佛講壇

  1998年3月25日 ,在美國哈佛商學院內,工商管理碩士二年級學生的課堂上是一番異常熱烈的景象,大家正欣喜萬分地迎接一位陌生的老師——來自中國的企業家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

  “請大家想想看, 1984 年張瑞敏先生面臨的嚴重挑战是什么?”林·佩恩教授循循善誘地向大家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

  呈馬蹄形排列的座位上立即舉起一片手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其中有拉美人、日本人,更多的是美國人。

  教授不斷提問,把討論逐漸引向深入。“海爾具有每年增長 80% 的速度,成爲家電發展最快的企業,大家認爲什么是影響海爾成功的因素?你若是張先生,又如何做出決策?海爾管理爲什么是有效的?一條‘休克魚'爲什么能被海爾文化激活?爲什么研究企業文化就是研究活力?”學員們各自發表着看法。

  張瑞敏聽着各國碩士生的提問和對海爾文化案例的熱烈討論,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一位美國的學生說:“從張先生的講課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國企業成功的管理!”

  張瑞敏是走上哈佛講壇的第一位中國企業家,以海爾的卓著業績和精闢經營理念讓世界認識了中國企業與成功的海爾文化。這一事件在中國企業管理史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它說明,中國企業只要創新,同樣也可以在企業管理方面爲世界做出貢獻。


  • 海爾企業精神、工作作風詮釋

  求變創新,是海爾始終不變的企業語言。

  更高目標,是海爾以一貫之的企業追求。

  創業21年、已全面搭建全球本土化框架的海爾,正進入一個嶄新的战略發展階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階段。面對着全球化競爭的新方向,海爾將开始企業精神和工作作風的新一輪升級創新


  第一個十年

  海爾精神:無私奉獻 追求卓越

  海爾作風:迅速反應 馬上行動

  從1984到1995,海爾十年創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立志要幹出中國最好的冰箱的海爾創業者們,發出了"無私奉獻、追求卓越"的心聲。

  作爲國內最後一家引進冰箱項目的工廠,要想後來居上,必須速度制勝,"迅速反應、馬上行動"成爲當時全體海爾人一致的工作作風。在這種企業精神和工作作風的推動下,海爾十年創業首战告捷,創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第二個十年

  海爾精神:敬業報國 追求卓越

  海爾作風:迅速反應 馬上行動

  1995年,在國內市場取得長足發展的海爾,开始聚焦國際市場。以當年海爾工業園落成爲標志,海爾二次創業創國際名牌战略宣告啓動。

  作爲中國民族企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嘗試者,創中國人自己的國際名牌,成爲海爾人此後最執着的追求。具有民族意義的企業精神:敬業報國、追求卓越,成爲海爾人挑战國際名牌的精神底蕴。

  在這一時期,海爾的工作作風有了更深的價值取向,"迅速反應、馬上行動"成爲海爾創造比較優勢、挑战國際名牌的速度利器,面臨資金技術、人才等巨大差距的海爾,以跨越式趕超爲動力,義無反顧地衝向國際名牌的目標。

  2005年8月30日,《金融時報》評選中國十大世界名牌,海爾榮登榜首。在全球白色電器制造商中,海爾排名第四。


  第三個十年

  海爾精神:創造資源 美譽全球

  海爾作風:人單合一 速決速勝

  全球化的海爾,需要全球化的海爾精神。

  海爾的全球化,需要企業全球化追求。

  遍布全球的5萬海內外海爾員工,海爾創世界頂級品牌的目標,都需要一種全球視野的共享價值。海爾新的企業精神--"創造資源 美譽全球"應運而生。

  "創造資源"本質上是創新。與國際頂級企業相比,目前的海爾還不具備資源優勢,但在創新的旗幟下,海爾可以而且能夠創造資源,能夠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美譽全球"就是海爾全球化品牌战略階段的更高目標。海爾在全球各地滿足用戶需求的綜合美譽,就是海爾世界名牌的根本內涵。

  在這一更高的目標下,"人單合一 速決速勝",就成爲海爾工作作風的最新表述。"人單合一"是手段,"速決速勝"是目的。每一個SBU都要與市場準確地結合,然後以速度取勝。

  第一個十年,創業,創出中國第一名牌;

  第二個十年,創新,走出國門,創國際化企業

  第三個十年,創造資源,實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海爾企業精神的創新之路,就是海爾的品牌之路。但無論怎樣調整,海爾人都自始至終胸懷着一個崇高的指向:創世界頂級品牌!


海爾在全球



  1999年4月30日,海爾在美國南卡州建立了美國海爾工業園,園區佔地700畝,年產能力50萬臺。2000年正式投產生產家電產品,並通過高質量和個性化設計逐漸打开市場。這意味着第一個“三位一體本土化”的海外海爾的成立,即設計中心在洛杉磯、營銷中心在紐約、生產中心在南卡州。

  2002年3月5日,海爾买下紐約中城格林尼治銀行大廈作爲北美的總部。對海爾來說這是一個質的飛躍,代表着海爾對美國市場承諾,即海爾要在美國扎根下去。

  海爾美譽飄香美國市場,海爾在拓展市場份額的同時,也爲美國消費者留下了美譽取得了贊譽。設計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產品线從單一的小冰箱、小冷櫃,發展成同主流品牌競爭的龐大產品羣,2003年榮獲全美產品設計“金錘”獎。2004年7月1日,美國Target連鎖店與海爾聯合在紐約創下了7小時內銷售7000臺空調的驚人紀錄。這種罕見的熱銷現象,引起了美國著名家電零售周刊《HFN》的關注,並於7月5日用整版大篇幅深入報道了這次空調造勢活動。

  目前,海爾產品已順利入駐美國排名前10大的連鎖集團,並獲得 “最佳供貨商”、“免檢供貨商資格”等榮譽。

  海爾在美國的社會貢獻得到當地認可和稱贊。爲表彰海爾對南卡投資和對當地發展所做的貢獻,开姆頓市所在的 Kershaw 縣政府將 2001 年的 “ 社區貢獻獎 ” 頒發給了海爾; 2002 年,南卡州政府更授予海爾美國工廠 “ 創造就業獎 ” ,而且爲了支持南卡工廠更好更快的發展,南卡州政府還給予海爾美國工廠優惠的工資稅返還待遇,該項目被政府認爲是貿易帶動投資的典範;市政府無償將市裏的一條大路命名爲 “ 海爾大道 ” ,這是美國國內第一條以中國企業命名的道路。


  • 海爾在歐洲

  歐洲是世界家電業的發祥地,擁有許多世界一流的家電品牌,海爾冰箱技術就是來自德國。自從1990年,海爾首次出口德國2萬臺冰箱,海爾吹響了向歐洲家電市場進軍的號角。
img

  2001年6月19日,海爾集團並購了意大利邁尼蓋蒂冰箱工廠,加之海爾在法國裏昂和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設計中心,在意大利米蘭的營銷中心,海爾在歐洲真正實現了“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經營。海爾不但擁有歐洲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而且具備了參與當地制造商組織並獲取信息的條件,從而爲實現在歐洲的“三融一創”(即融資、融智、融文化,創世界名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1年3月7日至9日,兩年一度的科隆國際家電博覽會又一次拉开了帷幕。海爾是該屆博覽會佔地面積最大(1000平方米)的參展企業之一,並推出了滿足歐洲市場需求的58個門類159個規格品種的產品,特別是首次在歐洲市場亮相的10大門類28個規格品種的太空系列網絡家電產品,吸引了衆多參展客商的目光。

  海爾憑借高質量產品、個性化設計和速度優勢樹立起自己的品牌。


  • 海爾在南亞

  在印度,海爾已發展到近 3000 個銷售網點, 14 個海爾展示廳。海爾產品已由包括冰箱、空調、洗衣機、洗碗機、微波爐等白電系列產品,迅速向電視, DVD ,手機等黑電產品擴張。 2007 年 1 月 1 日 海爾通過並購的方式 , 成功的收購了當地一家冰箱工廠,從此海爾在印度有了自己的工廠 . 海爾印度工廠佔地 16 萬平方米,目前主要生產冰箱 , 年產能爲 33 萬臺,目前擁有職工 300 多人 . 印度工廠的建立標志着海爾在印度市場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爲海爾創造本土化的世界名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巴基斯坦,海爾於 2006 年成立了“巴基斯坦海爾 - 魯巴經濟區”,這是商務部批準的首個中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是巴基斯坦政府批準建設的“巴基斯坦中國經濟特區”。該經濟區成立一年來,依托海爾在巴斯基斯坦生產、銷售渠道和物流基礎,利用中巴兩國全天候、多領域的合作關系及雙邊投資貿易優惠政策,已發展成爲中資企業拓展巴基斯坦及周邊南亞市場的跨國平臺。其主要優惠措施包括投資便利化、金融支持、出境便利、通關便利、進口設備免稅、基礎設施商務服務等方面。


  • 海爾在亞太

  海爾憑借在歐美市場創出的美譽,以高屋建瓴之勢進入東南亞發展中國家,2001年4月,海爾海外第二個工業園在巴基斯坦奠基,2002年5月6日,第一臺海爾洗衣機在巴基斯坦海爾工業園走下生產线。

  在印度,海爾已發展到近3000個銷售網點,14個海爾展示廳。海爾產品已由包括冰箱、空調、洗衣機、洗碗機、微波爐等白電系列產品,迅速向電視,DVD,手機等黑電產品擴張。截至目前,海爾已進入了印度10大經銷商的8家。

  在東南亞地區其它地區,海爾已分別在馬來西亞、印尼、孟加拉、越南等國建立工廠,在新加坡建立貿易公司。海爾在東南亞地區市場的拓展已邁上快車道。

  在澳大利亞,2004年4月,海爾首次以冠名的方式參與體育事業,澳大利亞第一明星籃球隊墨爾本老虎隊隊長(原NBA籃球巨星)安德魯·蓋茨與海爾籤約,正式代言海爾筆記本。11月初,澳大利亞國家權威認證機構對整個澳洲市場的冰箱產品進行了“Top energy saver award”(頂級節能獎)評比,結果顯示:在獲得節能標識的十三款冰箱中,海爾就佔了三款,並且三款冰箱的節能水平已遠遠超過該項能耗標準。

  在新西蘭,2002年9月底,海爾產品首次在新西蘭市場登堂亮相,立即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給當地家電市場帶來強烈的衝擊波。2003年新西蘭10月出版的《Consumer》雜志公布了2003年新西蘭全國市場最暢銷的前30款洗衣機的綜合性能排序,海爾洗衣機洗淨比名列第一,並成爲該雜志向新西蘭消費者特別推薦購买的6大洗衣機品牌之一。

  印度尼西亞是東盟最大的國家和經濟體,也是衆多國際知名品牌角逐的“战場”,海爾堅持本土化的战略,滿足當地用戶需求,已成爲印尼市場上知名的國際品牌。圖爲印尼鬧市街頭,海爾品牌與其它國際名牌交相輝映。

  在韓國, 海爾以縫隙產品切入市場, 酒櫃份額達到市場第一位; 迷你洗衣機產品在家庭第二臺洗衣機市場中獨領風騷。 自 2004 年成立以來, 業務發展迅速, 產品已涵蓋白電, 黑電和 IT 領域, 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至 50% 。



  在泰國建立三位一體的本土化運營模式是海爾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布局。 2007 年 4 月,海爾收購了原屬於日本三洋的泰國冰箱廠,使原來屬於 進口 商的海爾一下子變成泰國第二大冰箱制造商。在收購泰國工廠後,海爾已經能夠因地制宜,根據泰國人生活方式設計生產。按照產能設計,預計 2010 年海爾將成爲泰國第一大制造商


  • 海爾在西亞

  海爾在伊朗於 1999 年洽談建立洗衣機工廠,並於 2000 年正式投產,开始了海爾在伊朗的發展篇章。

  從 2000 年开始,從默默無名开始,從出口額 100 多萬美金开始,到現在享譽於伊朗,到現在洗衣機佔有當地 TOP3 的市場份額,到現在年出口額 2000 多萬美金。

  在發展期間,也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中國駐伊朗大使劉振堂也曾訪問過海爾在伊朗的工廠。


  • 海爾在非洲

  2000 年, 海爾英國 PZ 集團籤訂合資協議,在尼日利亞成立合資工廠 , 進行聯合品牌 Haier-Thermocool 冰箱、冷櫃、空調的組裝以及銷售。從合資公司成立以來, HPZ 在尼日利亞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冰箱、冷櫃產品市場份額持續保持第一位,成爲尼日利亞當之無愧的第一制冷品牌。近年來,尼日利亞公司推進發展空調、電視、洗衣機、熱水器以及小家電產品。目前,海爾尼日利亞公司營業額超過 1 億美元

  2007 年 6 月份,海爾在尼日利亞最大的家電展示廳在經濟首都 Lagos 的商業中心維多利亞島开業,开始了在尼日利亞實施全面提升品牌形象的战略,公司正通過推出更加全面的、差異化的家電產品,進一步提升品牌在尼日利亞消費者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00 年,海爾與突尼斯 Hachicha 集團在突尼斯合資成立工廠 HHW ,於 01 年 11 月份开始建設, 02 年 10 月份投產。工廠佔地面積 10000 平方米 ,建築面積 6000 平方米 ,廠區距離突尼斯市市區約 47 公裏 路程。工廠每年可組裝空調器 3 萬臺、 冰箱 2.5 萬臺、洗衣機 5 萬臺。

  經過 7 年的發展,海爾品牌在這個美麗的北非地中海國家的消費者心中已經樹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市場份額不斷提高,以海爾空調、洗衣機、冰箱爲主的系列白色家電以高品質贏得了消費者的贊譽。

  在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肯尼亞、坦桑尼亞、蘇丹、科特迪瓦、加蓬、剛果等國家,海爾帶給當地消費者最優質的產品服務


  • 海爾在中東

  中東是世界石油儲備量最大的地區,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高,但是文明程度相對較低自從 1990 年,海爾產品首次出口中東,吹響了向中東家電市場進軍的號角。

  在中東地區建立了約旦工業園,在約旦工業園建成前,海爾已在中東地區开始銷售海爾品牌的產品,但業務規模很小,沒有統一的營銷規劃。很多市場如敘利亞、埃及、伊拉克市場由於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一直無法進入。海爾品牌無法得到迅速的提升。

  海爾工業園的成立,充分利用了約旦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之間籤定的互免關稅協議,海爾在約旦工業園生產的產品得以迅速進入周邊的阿拉伯國家。

  2002 年海爾約旦工業園生產的產品順利進入了伊拉克市場,建立了完善的產品銷售網絡和服務網絡。伊拉克战後,利用既有的網絡及約旦工業園的產品又得以迅速搶得了战後的先機。

  四年來,海爾產品已通過約旦工業園進入了周邊的敘利亞、黎巴嫩、埃及、巴勒斯坦等國。總體市場份額達到了 3% 以上,在約旦成爲當地家電品牌的前三名,在敘利亞的波輪機市場份額達到了第一名,滾筒機成爲前三名

  中東其他的地區海爾採取經銷商策略,大力發展各個區域的海爾品牌建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海爾的研發


  一、海爾中央研究院簡介
  
  海爾中央研究院成立於1998年12月26日,位於青島高科技工業園海爾路1號海爾工業園內。

  海爾中央研究院致力於自主研發創新,承載着爲海爾集團創全球知名品牌提供核心技術支持的使命。

  海爾中央研究院是海爾集團的核心技術機構,是海爾集團通過技術合作建成的綜合性科研基地。目前研究院聯合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 28 家具備一流技術水平的公司,擁有 1. 2 萬平方米 的研發大樓和 1. 6 萬平方米的中試基地,配備了國際先進水平的軟、硬件設施,並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的優勢在國內外建 立了 48 個科研开發實體。

  中央研究院目前着重於下列領域的技術進行自主研發創新:制冷技術、網絡家電技術控制技術、集成電路、環保、節能技術、智能家居集成技術、新材料、工業設計等。其主要職責是研究儲備與集團發展密切相關的超前 3-10 年的技術,同時推進這些技術產業化轉化工作,形成新的高新技術產業

  二、海爾中央研究院的目標和使命

  建立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研發機構以及先進的資源整合中心,整合利用全球優勢資源,爲海爾集團在全球的發展服務,支持集團的全球化品牌战略是海爾中央研究院的目標。

  海爾中央研究院擔負的使命是“爲海爾集團創全球知名品牌提供核心技術支持。”

  三、海爾中央研究院的主要工作任務

  海爾中央研究院主要圍繞以下五個方面开展工作的:

  1.整合全球科技資源,實現超前技術項目商品化,爲海爾的國際化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

  2.集成軟件資源,提升海爾產品的附價值,並實現成本節約;

  3.主持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成爲海爾及中國的技術標準擁有者,提升海爾及中國家電產品技術實力;

  4.爲海爾集團在全球的制造、採購、服務部門提供研發能力和技術支持;

  5.動態跟蹤、採集、分析全球經濟市場技術的動態,爲海爾集團的決策提供依據。
  


海爾的公益事業


  海爾是海。創業23年以來,在“真誠到永遠”的理念指導下,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帶領海爾集團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貫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用真情回報社會,以海的品格年復一年地爲社會默默地奉獻:

  1993 年开始海爾投資制作了212集的動畫片《海爾兄弟》;1994年海爾开始投資參加希望工程;1998年海爾投資建成海爾科技館,現已成爲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2年开始贊助“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獎”、“海爾之星—我是奧運小主人”等活動。海爾集團先後被雲南團省委、青島團市委、希望辦授予“希望工程貢獻獎”和“社會的海爾”等獎項。2002年9月6日,世界性慈善組織國際聯合勸募協會向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授予“全球傑出企業領袖獎”和“最佳捐贈者獎”兩項大獎。2004 年1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海爾集團國內企業唯一一塊“希望工程特殊貢獻獎牌匾。2005年1月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當選“愛心中國”――首屆中國最具影響力慈善人物。2006年6月16日,在由中國公益事業聯合會、中國愛心工程主辦的“中國公益事業十大功勳人物”評選活動中,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榮獲“中國公益事業十大功勳人物”稱號,海爾集團榮獲“中國公益事業十大貢獻集體”稱號,是惟一一個榮獲個人和集體榮譽稱號的單位。據不完全統計,至今海爾集團用於社會教育事業、對口支援幫扶、扶貧救災助殘的捐款、捐物等共計5億多元。

  二十三年來,海爾向社會奉獻了真誠。海爾向全球的用戶提供了數億臺的產品,創造了很多用戶的需求,使海爾成爲用戶喜愛的產品。海爾累計上繳約198億稅金, 2006年上繳約22億稅金,平均每天上交602萬元稅金;海爾自己的職工發展到53996人,社會上直接爲海爾服務的人員達到18萬人。


海爾大學


  海爾大學不是大學,但她又是一所最好的大學。說它不是大學,是因爲它不是教育部所批準的對外招生的大學,充其量是海爾集團的一個職工培訓中心。說它是一所最好的大學,是因爲它是海爾人心目中的大學,是企業界所向望的大學。

  海爾大學始建於1999年12月26日,是海爾集團培養培養中高級管理人才的地方。是在海爾集團提出的以市場鏈爲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背景下,在信息化時代經濟的浪潮中爲滿足海爾集團國際化战略轉移而成立的,是海爾集團培養員工管理思路創新的基地。

  海爾大學是海爾集團專門爲培養出國際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而爲內部員工興建的培訓基地。它完全按照現代化的教學標準來建設,並與國際知名教育管理機構合作,爲參訓員工提供的各項硬件和軟件環境都是一流的。爲調動各級人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海爾集團還將培訓工作與激勵緊密結合。海爾大學每月對各單位培訓效果進行動態考核,劃分等級。引入激勵機制是提高培訓效果的重要手段。海爾抓住員工追求自我實現的關鍵需求,把培訓工作與升遷、輪崗等激勵機制掛起鉤來,不僅是重視培訓的表現,而且是提高培訓效果的重要手段。

  海爾大學位於海爾集團高科技工業園——海爾信息產業園西南一隅,依地而建,成不等邊三角形。雖是一所培養員工管理思路創新的基地,但其建築全部採用仿明清蘇州古典園林風格,環境優美自然,往往也是人們觀光旅遊的去處。

  整座大學佔地1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有各類教室12間,其中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室、計算機室、學術報告室等,可供500人同時學習、互動、研討使用。

  依據功能海爾大學主體建築分A、B兩座,由中心位置的“勺海”相簇而擁,四周零星點布着日新軒、鏤金舫、源頭瀑布、曲水流觴、扇廳、致遠亭等,一草一木、一亭一閣、一山一水,處處都散發出濃鬱的海爾文化氣息,伴隨着“勺海”深邃的“海”的底蕴,構成了海爾大學有機的整體。

  創建伊始,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就提出了海爾大學的定位:不在於有多少好的設施和硬件條件,關鍵在於其內涵和軟件,要成爲海爾員工思想鍛造的熔爐和能力培訓基地,要以GE管理培訓中心爲榜樣,成爲中國企業界的“哈佛大學。”.“創新、求是、創新”是海爾大學的校訓,就是要求每位學員都帶着創新的動機和現有的創新成果到海爾大學參與,通過互動、學習,尋求事物發展的普遍性規律並總結成模塊,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在新的創新模塊平臺上進行更高水平的創新,從而形成不斷循環、螺旋上升的過程。

  回報社會是海爾大學培訓工作的延伸,培訓對象已由海爾內部員工不斷延伸到海爾的分供方、專賣店並擴展到國內金融保險、電力、電信、服務、制造等各行業各領域、國家機關、金融、電信各領域及外國人士,現在每個月到海爾大學接受培訓的國內外各類企業、機關單位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已達700余人,參觀交流及調研編寫案例的人員每月也超過400余人。


海爾集團相關財務數據


  • 股票行情(上交所) 高管信息(上交所) 最新公告(上交所) - 新浪財經
  • 綜合信息(上交所) - Google財經




相關條目


  • 海爾大學
  • 海爾企業文化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