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危機


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與啓示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委身”美銀、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世界各國都爲美國金融危機而震驚。華爾街金融衍生產品的“濫用”和對次貸危機的估計不足終釀苦果。
  但接踵而來的是:總資產高達1.5萬億美元的世界兩大頂級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繼爆出問題,前者被迫申請破產保護,後者被美國銀行收購;總資產高達1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險美國國際集團(AIG)也難以爲繼美國政府在選擇接管AIG以穩定市場的同時卻對其他金融機構“愛莫能助”。
  如果說上述種種現象只是矛盾的集中爆發,那么問題的根源則在於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美國政府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爲危機埋下了伏筆。居者有其屋曾是美國夢的一部分。在上世紀30年代的蕭條時期,美國內需萎靡不振,羅斯福新政的決策之一就是設立房利美,爲國民提供住房融資,幫助民衆購买房屋,刺激內需。1970年,美國又設立了房地美,規模與房利美相當。“兩房”雖是私人持股的企業,但卻享有政府隱性擔保的特權,因而其發行的債券美國國債有同樣的評級。從上世紀末期开始,在貨幣政策寬松、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速度加快的情況下,“兩房”的隱性擔保規模迅速膨脹,其直接持有和擔保按揭貸款和以按揭貸款抵押證券由1990年的7400億美元爆炸式地增長到2007年底的4.9萬億美元。在迅速發展業務的過程中,“兩房”忽視了資產質量,這就成爲次貸危機爆發的“溫牀”。
  第二、金融衍生品的“濫用”,拉長了金融交易鏈條,助長了投機。“兩房”通過購买商業銀行房貸公司流動性差的貸款,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其轉換債券市場上發售,吸引投資銀行金融機構來購买,而投資銀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再將其進行分割、打包、組合並出售。在這個過程中,最初一元錢的貸款可以被放大爲幾元、甚至十幾元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加長了金融交易的鏈條,最終以至於沒有人再去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真正的基礎價值,這就進一步助長了短期投機行爲的發生。但投機只是表象,貪婪才是本質。以雷曼兄弟爲例,它的研究能力與金融創新能力堪稱世界一流,沒有人比他們更懂風險的含義,然而自身卻最終難逃轟然崩塌的厄運,其原因就在於雷曼兄弟管理層和員工持有公司大約1/3的股票,並且只知道瘋狂地去投機賺錢,而較少地考慮其他股東的利益。
  第三、美國貨幣政策推波助瀾。爲了應對2000年前後的網絡泡沫破滅,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該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低利率促使美國民衆將儲蓄拿去投資資產銀行過多發放貸款,這直接促成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持續膨脹。而且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還“誘使”市場形成一種預期:只要市場低迷,政府一定會救市,因而整個華爾街彌漫着投機氣息。然而,當貨幣政策連續收緊時,房地產泡沫开始破滅,低信用階層的違約率首先上升,由此引發的違約狂潮开始席卷一切賺錢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機構。
  所幸的是,由於我國參與全球化的步伐較爲謹慎,因此較大程度地避免了美國金融危機的直接衝擊;但不幸的是,我國也同樣也存在若幹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病因”,這值得我們去深刻反思。
  首先,雖然我國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改革取得了很大進展,但鑑於我國特殊國情,我們也許無法解決政府對大型金融機構的隱性擔保問題,但一定要繼續加強國有金融機構運作的透明化程度,切實防止金融機構的過激行爲,如過度放寬信貸標準和涉水國際投機活動等。
  第二,金融衍生產品是把雙刃劍,它能夠發揮活躍交易、轉移風險的功能,也能憑借槓杆效應掀起金融波瀾。因此,金融衍生品一定要在監管能力的範圍之內適時推出,切莫使其淪爲投機客興風作浪的工具。
  第三,貨幣政策要兼顧資產價格波動。在宏觀調控過程中,央行往往爲了穩定預期而表示堅決執行某項政策,如反通脹等,但是貨幣政策的“偏執”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股市和房市價格的劇烈波動。上世紀末的日本經濟危機、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當下的美國金融危機,都是資產價格泡沫急劇破裂惹的禍。因此,貨幣政策應兼顧資產價格波動,政府更要多管齊下消除不穩定產生的制度根源。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衆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從華爾街到全世界,從金融界到實體經濟,各國政府都在面臨着嚴重的經濟危機,那么從這一次危機中我們能夠看到什么?我國經濟和中國的企業受到了什么影響?對我們而言,中國企業到底是機遇大還是挑战大?
  10月14日,一大把網站特別策劃《觀天下》活動第一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以上問題與業內專家進行了探討。
  首先,對這次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國本次金融動蕩最終轉化成危機,是由價格泡沫所引起,價格泡沫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市場美國將問題轉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問題就是房地產泡沫過渡膨脹,最終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國的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導致經濟發展較快,但其經濟發展在一定階段是以價格不斷上漲來支撐它整體總的經濟發展局面。正是因爲這一點細微差別,導致一旦某個領域出現問題,就會使整個價格體系崩盤
  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施慧洪博士認爲,金融危機的根源還在於美國金融機制,即信用衍生產品,普通的債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預期的,衍生化後,本金變化了,利率也變化了。如利率可以與匯率掛鉤,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掛鉤,這樣就使風險更加擴大化。尤其是期貨利率一高,虧損的數字就成了天文數字,這使整個經濟分爲兩極,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虧損,經濟體系就無法平衡。
  面對這種局面,目前各國政府都在盡力挽回金融危機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現在歐洲、美國所有的注資,包括成立各類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讓市場穩定,整體在根上並沒有做實質性的動作,目的就是各國央行聯合起來,給市場信心,先讓金融系統穩定,讓實體經濟正常運營。
  

pic-info">金融危機

談到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目前的影響,侯玉成認爲,其主要負面影響在我國的外貿出口金融領域,但從另一個角度,無論是宏觀經濟面還是中小企業發展,此次危機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機遇——逼迫我國出口結構進行升級,這就需要宏觀決策層給我國中小企業還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緩衝的時機。
  中國銀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管理總部投資經理連傑表示,在中國目前自主動力並不充分的環境下,生存環境愈加惡劣,在產業升級和行業結合的過程中才能誕生出更強有力的企業。另一個層面,剛性的內需支持的行業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我們現在內需增長並不快,但是這種增長基本是剛性的,不會突然變成負增長,比如農業、快速消費品,這些都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侯玉成認爲,在目前經濟局面下,可以在穩定或者盡可能減少出口影響基礎上加強對內需的關注,從近期召开的黨代會可以發現,內需的啓動,或者內需的制造,可能會成爲下一階段我國大的經濟政策方向。而對於農業甚至與農相關的整體領域,可能是我國未來加強內需發展的一個點。下一步我國很可能在科學、技術行業給予適當扶持和推動,一方面發展科學技術基礎,另一方面試圖從這個領域制造出新的消費熱點。
  對於什么樣的行業在這次危機中能夠很好的發展,企業如何在這次危機中全身而退?各位專家對中小企業提出建議:
  侯玉成:中小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變和提高。今年乃至未來,靠過去單純的密集性、低成本生產模式會逐步遇到發展瓶頸,這需要未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兩個方面必須要準備,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業技術需要進行提高和準備。第二方面,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出口型爲主的中小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對一些經濟金融領域熟悉的人才,做一個必要的配備。
  連傑:談到中小企業發展有一點要提出,就是中國金融環境。在中國金融環境整體落後於實體經濟發展情況下,金融行業是有機會的,金融行業將來也會產生很多種小企業,有可能也會生活的很好。投資公司企業,在實務中考慮幾個因素,第一是行業空間,即使排名第一,但行業中只有一百萬的生長空間,是不考慮的;第二是行業壁壘,這是限制競爭的因素,設計壁壘讓後者無法追趕,甚至不能輕易進入這個領域競爭,這就很有價值了。
  對於中小企業轉型的問題,施慧洪認爲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應該承擔起責任,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中小企業發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應政策,否則中小企業跟大企業競爭起來非常被動。而侯玉成認爲,中小企業一定要從自身發展着手,不能把發展希望完全寄托在國家身上,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企業優勝劣汰是正常現象。
  三位專家談到我國企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何時突圍時,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業要積極拓展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包括非洲市場、歐洲市場,甚至亞洲市場,通過危機的鍛煉,來提高與國際企業的競爭能力,及國際市場的开拓能力等,不斷提升自我實力,前進的步伐不能停止,機會終究會到來。全球應對金融危機
  近日,歐盟出臺一項總額達2000億歐元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內含擴大公共开支、減稅降息等提振實體經濟的三大舉措。
  這只是近期世界主要經濟體爲應對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出臺諸多刺激經濟政策中的一項。11月份,隨着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步顯現,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應對目標也從之前主要針對金融市場轉向拯救實體經濟,展开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救援。
  “緊鑼密鼓”各國力保實體經濟
  11月份公布的數據表明,繼日本承認其經濟經過連續兩個季度下滑陷入衰退後,歐元區已進入其誕生以來的首個衰退期,而美國多項經濟指標的惡化程度創30年之最,也正在衰退的邊緣,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慢已成事實。
  從北美到歐洲、再到亞太地區,最近一個月裏,爲應對金融危機,全球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相繼出臺。這些救市措施是繼拯救虛擬經濟後,各國針對實體經濟採取的又一輪的救助措施。
  10月30日,日本政府公布一攬子總額26.9萬億日元(約合273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以防全球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造成進一步負面衝擊;11月2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投入8000億美元,用於解凍消費信貸市場住房抵押信貸以及小企業信貸市場……
  “從11月份全球的救助措施看,當前各國對危機的救治已從注入流動性、改善金融機構償付能力等階段,進入到刺激經濟的第三個階段。”中金公司金融專家黃海洲認爲,第三階段的救治措施,都是從鼓勵投資消費、拉動就業等刺激經濟的層面出發,以防止實體經濟崩盤
  “在危機爆發之初各國針對金融市場採取的救助措施只能‘救急’和‘治標’,但不能‘治本’。”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研究員孫傑說,“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程度難以估計,各國經濟增長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各國政府出臺更具體的推動實體經濟增長的措施可以說是應時之舉。”
  應對危機中國調控雷厲風行
  國際金融危機在向全球實體經濟不斷蔓延的過程中,外貿依存度超過60%的中國所受影響也日益加深。統計顯示,中國經濟增速連續五個季度減緩,今年GDP增速也從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9%。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近日坦承,11月份國內一些經濟指標更出現了加速下滑的態勢。
  “爲抑制經濟增長過速下滑的態勢,我們必須採取力度比較大、效果比較顯著的措施。”張平說。
  針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11月份以來中國政府雷厲風行、密集出臺了大手筆的調控“重拳”,展开了一場與時間賽跑,與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賽跑的旋風行動,向外界發出了應對挑战、战勝困難、力保增長的強烈信號。
  11月9日,中國政府宣布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出臺了投資規模達4萬億元的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十大措施;1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決定出臺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四項實施措施;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6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幫助輕紡企業克服困難,渡過難關;一周之後,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大幅度降息調整幅度創11年之最;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會議,提出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爲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各界人士表示,如此大手筆、高效率的舉措,既是對中國面臨的國際和國內經濟挑战所作出的回應,也是加強國際合作、確保世界經濟增長的具體行動。
  國際社會也給予了積極評價。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認爲,中國約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促進計劃“非同凡響”,不僅對中國經濟,對東亞經濟世界經濟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加強合作全球共度時艱
  各國領導者意識到,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全球共同應對。在各大經濟體相繼出臺措施刺激經濟、穩定市場的同時,全球加強了合作,共同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已逐漸成爲各國共識,一系列爲應對危機,尋求對話和合作的會議相繼召开:
  11月8日,20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2008年年會在巴西聖保羅开幕;11月15日,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世界經濟峯會在華盛頓召开;11月22日至23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祕魯首都利馬召开。
  20國集團金融峯會在宣言中再次強調了“與會國家決心加強合作,努力恢復全球增長”的重要性。會議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與會各方就下一步應對金融危機行動達成了協議,20國集團領導人承諾將共同行動,運用貨幣財政政策,應對全球宏觀經濟挑战。
  APEC會議針對金融危機專門發表一份聯合聲明,承諾密切合作,進一步採取全面、協調的行動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表示將採取一切必要的經濟金融行動,力求在18個月內战勝金融危機。
  “這些會議均強調,全球要加強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機。”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專家張明認爲,在全球化的今天,危機對經濟的打擊是全球性的,而救治危機也需要全球的手段。
  土豆效應
  土豆效應是指在蕭條時期,消費者舍棄高端奢侈品而轉向中低端產品,並導致對後者的需求上升,進而推高低成本產品價格銷售
  無論經濟處於什么狀態,人總得喫飯,有錢喫好的、貴的,缺錢可以喫差些、便宜些的食品。在經濟蕭條時期,用於食品消費的錢會壓縮,但食品消費量不可能減少。土豆在食品中屬於抵擋、便宜的食品,當人們收入減少後,就會去購买價格便宜的土豆,進而在整體上導致對土豆需求的旺盛,從而推進土豆價格的上漲。
  這裏也可以把“土豆”看作廣義的便宜低端食品的代名詞。即經濟危機時,低端便宜食品需求上升,價格也上漲。“土豆效應”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史中得到驗證。
  口紅效應
  在經濟危機中,土豆這種生活必需品漲價了,這很好理解。但美國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危機和這次經濟危機中口紅的銷量上升,價格也上漲了。這種“口紅效應”是另一種有趣的經濟現象。口紅並不是生活必需品?它的悖律作何解釋呢?
  原因在於,在經濟旺盛時期,就業率高,整個社會都處於忙碌時期,男女約會的機會少了,女士使用口紅減少;而當經濟蕭條失業率(特別是女性失業率)增加了,男女約會的次數反而增多了。特別是在這個時期,女孩子對男人的依戀和表現欲增加了,必然更注重打扮,對口紅的需求必然增加。在美國,“口紅效應”意外地促進了好萊塢的發展。因爲電影一直是“口紅效應”的受益者。20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危機時期正是好萊塢的騰飛期,近期的經濟衰退也都伴隨着電影的熱賣。過去經濟危機的“口紅效應”主要表現在美國,而這次經濟危機也波及到了亞洲各國。在中國舞臺上(如春晚、元宵夜)口紅美女美姿翩翩,導演個個笑逐顏开,就是明證。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