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綜合學派

簡要概述
新古典綜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cs),又稱後凱恩斯主流派(Post-Keynesian Mainstream),是產生於美國的現代凱恩斯主義的一個重要學派。新古典綜合派試圖在凱恩斯總量經濟範疇基礎上,用新古典的個量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去構造一個所謂和諧統一的經濟學殿堂。
產生背景
新古典綜合派產生的背景
1929年爆發了一場震撼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1936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其出版的《通論》一書中提出主張國家幹預經濟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凱恩斯的追隨者紛紛根據經濟現狀發展凱恩斯主義,試圖解決凱恩斯沒有解決的問題。在發展凱恩斯主義的熱潮中,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內部大體上形成了兩大主要支派:以美國薩繆爾森爲首的新古典綜合派和以英國瓊羅賓遜爲首的劍橋學派。新古典綜合的經濟理論以最完整的形式體現在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一書中。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新古典綜合派不但是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界流行的主流經濟學,而且他的政策主張也相繼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作爲基本經濟政策付諸實施。 [1]有鑑於此,以薩繆爾森爲首的一些西方經濟學者逐漸建立了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體系。該學派把傳統的庸俗經濟學當作爲研究個量問題的微觀經濟學,把凱恩斯主義稱爲考察總量問題的宏觀經濟學。它宣稱:前者以充分就業爲分析的前提,後者則着重研究各種不同水平的就業量的情況,因此,兩種理論是相輔相成的,可以被納入於同一體系之中,自由放任國家幹預不過代表同一理論體系所涉及到的兩種不同的情況。與此同時,該學派還把現代資本主義說成是“混合經濟”,由“私營”和“公營”兩個部分所組成。前者的作用可以由微觀經濟學來分析,後者的必要性則可以由凱恩斯主義來論證。
概念的由來
新古典綜合派是在二次大战後新的經濟歷史條件下,在詮釋、擴展凱恩斯主義的過程中,融合古典經濟學而形成的。
凱恩斯的《通論》問世後,西方經濟學家們對其大加推崇。爲了使凱恩斯主義更易爲經濟學界所接受,較好地爲西方國家制定經濟政策服務,不少被成爲“凱恩斯主義者”的經濟學家們开始發表研究、解釋《通論》的論著,對它進行修訂和理論擴展工作。對《通論》的拓展研究因二次开發大战後歷史條件的改變而變得日益迫切。
新古典綜合派正是战後經濟發展變化後,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新古典綜合派雖然是在二次大战後形成的,但是,對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學說的綜合起始於战前。
基本涵義
1.新古典綜合就是把"總收入"決定理論的要素與傳統的相對價格微觀經濟學的經典理論相結合
過去人們認爲收入分析與價格理論兩者是對立的,而薩繆爾森認爲這兩者之間存在着互補性。因爲充分就業目標是古典經濟學的立論前提,而一旦在一個管理完善的體系中,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可以實現古典經濟學的假設前提,即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實現充分就業
2.自由放任政策與國家幹預政策的兩者綜合。
薩繆爾森認爲:"我們的經濟不是純粹的價格經濟,而是混合經濟;在其中,政府控制的成分和市場的成分交織在一起來組織生產和消費。"根據此觀點,混合經濟包括兩個部門:國家管理的公共經濟部門和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私有經濟部門。
發展歷程
新古典綜合學派tp://a3.att.hudong.com/83/12/01300000246163122340128482480_s.jpg">新古典綜合學派
⒈理論淵源

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中开宗明義地提出:“借助於我們自己時代的新著作,並且關系到我們自己時代的新問題,本書打算對舊的學說加以新的解釋。”“新的學說補充舊的學說,並擴大和發展,有時還修正舊的學說,而且因着重點的不同往往使舊的學說具有新的解釋,卻很少推翻舊的常說。”他在這裏所指的舊的常說實際上就是以李嘉圖爲代表的古典主義經濟學,而所借助的新的著作則是傑文斯、杜能、古諾等邊際效用學派的有關著作。也就是馬歇爾的經濟理論在對古典學派進行繼承的同時,又吸收了邊際效用學派等其他學派的東西,從而形成了一個折衷調和體系。

⒉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馬歇爾是劍橋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經濟學說在英美早期資產階級經濟學和當代西方經濟學之間,起着承先啓後的作用,在經濟學說史上具有極爲重要的地位。他的經濟學說主要體現在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中。他的經濟理論體系的主要特徵是綜合性,主要思想淵源是約·斯·穆靳的《政治經濟學原理》。
馬歇爾之後,其學生庇古與羅賓遜、張伯倫對他的理論作了重大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庇古提出了系統的福利經濟學,成爲西方“福利經濟學之父”。羅賓遜和張伯倫則提出了不完全競爭(壟斷競爭)的理論,發展了馬歇爾的完全競爭理論。

庇古對馬歇爾推崇備至,宣稱“所有的理論均包含在馬歇爾的經濟理論中”,認爲誰要在理論上走入迷途,必然是出於誤解了馬歇爾,或是忽略了他的“經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部分。他長期從事馬歇爾經濟理論的宣傳和講解,是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典型代表。他指責凱恩斯對“老恩師馬歇爾缺乏支持”,嚴厲地批評了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貨幣通論》中的基本觀點。他還發展了馬歇爾的福利思想,在邊際效用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福利經濟學思想。

瓊·羅賓遜早年受馬歇爾經濟學的薰陶,並受庇古的影響。他對馬歇爾經濟學理論的重要發展之一,是對不完全市場競爭的狀況進行了分析,把價格歧視納入她的理論結構中,對之作了新的闡述和發揮,在分析方法上強調用邊際分析方法來分析利潤的最大化行爲羅賓遜認爲傳統的完全競爭純粹競爭市場假定是不現實的,現實是處在壟斷和競爭之間,是一種“不完全的競爭”。

與瓊·羅賓遜幾乎同時,張伯倫則在提出“產品差別”概念的基礎上,分析了壟斷競爭市場上廠商均衡狀況,這區別於馬歇爾以行業爲對象的均衡分析。從而奠定了現代微觀經濟理論中廠商理論的基礎。另外,還有斯拉法、凱恩斯等人也各自發展了馬歇爾的經濟理論。斯拉法的貢獻比較特殊,不是像其他人那樣在馬歇爾體系的基礎上作出新的貢獻,而是對馬歇爾體系的基礎提出了疑問,進而對邊際主義經濟學的基礎進行了重新檢驗。而凱恩斯則是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貨幣理論。

人物和著作
新古典綜合學派tp://a3.att.hudong.com/83/42/01300000057455119985429011116_s.jpg">新古典綜合學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薩繆爾森,莫迪裏安尼,托賓和索洛,這幾個人都先後獲得過諾貝爾獎。而且他們都是屬於涉獵廣泛的經濟學家。
(1)阿爾文.漢森

新古典綜合派的先驅者,美國著名的凱恩斯主義者,被譽爲美國凱恩斯主義的建築設計師。
在理論上,漢森原始研究經濟周期和危機理論的,是新古典經濟理論的信奉者,對凱恩斯理論曾持有異議。1937年起,他到哈佛大學任教後轉向信奉凱恩斯理論,並在美國積極鼓吹和傳播凱恩斯主義。他的宣傳凱恩斯注意著作,使凱恩斯理論“通俗化”、“美國化”。代表著作有《充分復蘇,還是停滯》、《財政政策與經濟周期》、《經濟政策和充分就業》、《貨幣理論與財政政策》、《凱恩斯學說指南》、《美國經濟》、《20世紀60年代的經濟學》。

(2)約翰.理查德.希克斯

希克斯197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一生發表的論著甚多,所設計的理論範圍也較爲廣闊。希克斯引進一般均衡和序數效用分析構成其價值理論,從而使英美正統經濟學大爲改觀。他在評論凱恩斯《通論》時所提出的IS—LM模型,在現代經濟學中廣泛運用。

希克斯的代表著作有:《價值資本》、《消費者剩余理論的重建》、《對經濟周期理論的貢獻》、《需求理論的修正》、《資本與成長》。

(3)保羅.A.薩繆爾森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新古典綜合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1970年因發展了靜態和動態經濟理論,提高了經濟科學的定量分析水平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薩繆爾森幾乎在西方經濟學的各個方面均有自己的改正、補充、精煉或發展。他的主要著作有:《經濟分析的基礎》、《經濟學》、與多夫曼和索洛合著《线性規劃經濟分析》。主要論文有:《乘數分析和加速原理的聯合作用》、《國際貿易和生產價格均衡》、《資本理論的寓言和現實性:代用的生產函數》、《處於困境的自由主義者》等等。 薩繆爾森研究領域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等等。而且他是把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引入經濟學分析的重要成員。也是最早進行動態分析經濟學家之一。而且他對於資本論的理解也是令許多馬克思主義者嘆爲觀止的。據說,對於馬克思的價值論理解最深刻的就是薩繆爾森,他完成了所謂的價值轉型問題。只不過他是認爲價格轉化爲價值。他的弟子當中最出名的三個人應該就是斯蒂格裏茨,默頓和迪克西特三人了。

(4)詹姆士.托賓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計量經濟學家,新古典綜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8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托賓的研究比較側重在貨幣方面,究其根源是金融市場及有關問題。較突出的成就是資產選擇理論和貨幣經濟成長理論。資產選擇理論是他獲得諾貝爾獎的代表理論。他的主要著作有:《國民經濟政策》、《經濟學論文集:宏觀經濟學》、《十年來的經濟學》、《經濟學論文集:消費經濟計量學》等。

(5)羅伯特.M.索洛

198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直接在薩繆爾森指導下培養起來的經濟學家,是新古典綜合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資本理論和經濟成長理論方面。他與多爾夫曼等合著的线性規劃一書是有名的著作。他的代表著作有:《线性規劃經濟分析》、《資本理論與報酬率》、《美國的失敗性質與原因》、《增長理論:說明》;論文《經濟增長理論》等。 索洛是AK增長理論的开創者。後來人又在AK理論的基礎之上建立了內生增長理論,以解釋經濟增長的內在原因。可以說,索洛是經濟增長理論的开創者。而且索洛也可以說是行爲經濟學的奠基人物之一。他主張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對經濟學進行拓展。索洛他似乎對於經驗比邏輯更信服。他認爲不能過多的依靠邏輯推導,而應該通過經驗歸納。他不太信服理性預期,也不相信NAIRU。效率工資理論是他最先提出來的。

(6)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1985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理論上的重要貢獻是提出了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說和公司財務定理。他的代表性著作有:《國民收入國際貿易》;1980年出版三卷集的論文集:《宏觀經濟學論》(第一卷)、《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說》(第二卷)和《財政理論和其他論文集》(第三卷) 。莫迪裏安尼(意大利後裔)不僅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說,而且也是MM定理的創始人之一。MM定理至今爲止仍然是新古典金融學的三大支柱之一。莫迪裏安尼認爲,公司經營目標不應該是利潤最大化,而是公司價值最大化。而托賓的兩基金分離原理也是CAPM理論的雛形,而且托賓也拓展了貨幣需求理論。

(7)阿瑟.奧肯

1956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經是肯尼迪與約翰遜總統兩任總統的經濟顧問。他在理論上的主要貢獻是分析了平等與效率的替換關系,提出了估算“可能產出額”的“奧肯定理”。其代表著作爲:《繁榮政治經濟學》、《平等與效率》。
理論觀點
新古典綜合派的收入決定論

新古典綜合派把凱恩斯的宏觀收入決定論和新古典的均衡價格論綜合爲一體,力圖建立一個新的理論體系,並據以提出新的政策主張。
收入決定論是關於社會總產量從而總就業量、總收入水平有那些因素決定、怎樣決定的理論。

IS—LM模型

IS—LM模型又稱爲希克斯—漢森模型。1937年,希克斯第一次提出了IS—LL分析。20年後,漢森提出這一分析工具,並將LL曲线改稱爲LM曲线
凱恩斯有關利率的理論有兩個缺陷:一是利率的不確定性,二是貨幣市場均衡無法保證商品市場也達到均衡。希克斯、漢森的IS—LM模型修補了凱恩斯理論的缺陷,把凱恩斯收入決定論和貨幣理論結合起來,建立起一般均衡模型。

1.IS—LM一般均衡模型

商品時常中,投資I是利率r的函數,I隨着r遞減而減少.儲蓄S是收入Y的函數,S是Y的遞增函數。希克斯認爲,將I=I(r)和S=S(Y)合在一起,就得到收入利息率的另一種關系,形成IS曲线。下式決定了均衡收入:I(r)=S(Y)
貨幣市場上,名義貨幣供給量爲M,貨幣需求爲L=L(r,Y)。貨幣供給有政府決定,是個既定的量,貨幣需求量是利息率和收入函數,當下式成立時,貨幣市場達到均衡:M=L(r,Y)貨幣供求相等點的軌跡形成LM曲线。它表示在貨幣供給既定時,貨幣市場處於各種均衡態對應的收入利息率的各種組合。
將方程I(r)=S(Y)與M=L(r,Y)聯立,可求得未知數(r,Y)的解,這個解就是IS曲线LM曲线的交點E。這就得到一個關於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共同均衡的一般均衡模型。交點E代表一般均衡態。這一利息率和收入的組合是產品市場貨幣市場都達到供求相等的點。在經濟體系達到一般均衡狀態時,收入水平達到穩定均衡

2.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均衡變動

IS—LM曲线的交點所確定的收入利息均衡組合,會隨着兩條曲线中任意一條的變動或兩條曲线同時變動而改變的。
IS曲线的移動源於需求的變動,特別是投資需求的改變。在LM曲线不變的情況下,向右移的IS曲线LM曲线在較高的均衡點表示一個較高的收入和較高的利率組合。反之,就相反。
LM曲线的移動主要源自於貨幣供給的變動。在IS曲线不變的情況下,向右移的LM曲线IS曲线在較高的均衡點表示一個較高的收入和較低的利率組合。反之,相反。
IS曲线LM曲线同時移動對市場均衡的影響。當LM曲线不變時,IS曲线右移動,收入增加,利率提高。IS曲线不變時,LM曲线向右移動,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如果IS曲线LM曲线同時向右移動,只要兩者配合適當,結果收入增加,利率不變。
理論體系
新古典綜合派的整個理論由其基本理論體系、經濟增長論和經濟周期論等構成。基本理論體系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新古典經濟理論加上工資剛性假設條件的供給曲线;二是從IS—LM模型到處的需求曲线;三是菲利普斯曲线與總供求曲线的結合。

1.需求曲线

商品市場均衡條件爲:I(r)=S(Y),貨幣市場均衡條件爲:M/P=L(r,Y),將以上兩式聯立,把Y和r作爲未知數,可得出總需求Y和價格P的關系式:Y=F(P)該式即爲凱恩斯模型的需求曲线的公式。
需求曲线AD表明,在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同時均衡的條件下,價格水平與總收入(或總產量)的變動方向相反。需求曲线是從IS—LM模型推倒出來的,而該模型又是新古典理論與凱恩斯主義結合,所以,需求曲线體現了兩種理論的綜合。

2.供給曲线 

爲了簡化起見,有些新古典綜合派的學者,將達到充分就業之前的曲线以一條水平线來近似代表它。這樣,供給曲线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水平线,它表示在尚未到達充分就業產量以前的價格產量的關系;另一部分是垂直线,它描述達到充分就業產量以後的價格產量的關系。由於供給曲线形如反寫的“L”,所以,又將它稱爲反“L”形供給曲线。它在一定意義上體現了凱恩斯宏觀經濟學說與新古典經濟理論的綜合。 [2]
新古典綜合學派的特點
新古典綜合學派tp://a3.att.hudong.com/54/44/01300000057455119985447582064_s.jpg">新古典綜合學派
第一,新古典綜合派對凱恩斯的理論作了自己的解釋,認爲國家幹預經濟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有效需求不足。他們與英國劍橋學派凱恩斯的解釋不同,他們認爲,凱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立足點是三大心理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預期利潤率遞減和靈活偏好)和工資剛性,而不是劍橋學派強調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問題。他們吸收了菲利浦斯提出的工資(從而物價)與失業率成反比的所謂“菲利浦斯曲线”所表明的觀 點,將通貨膨脹與失業率對立起來,並用凱恩斯創立的”總收入一總支出模型”來闡述所謂的”需求決定論”;在闡述需求決定論的過程中,他們充分利用了希克斯創立的”IS-LM模型”,從而更明確地闡述了凱恩斯關於貨幣並非實際經濟上復蓋的一層”面紗”,而是對總需求有重大影響,從而影響整個經濟狀態的思想。

第二,新古典綜合派吸收了哈羅德和多馬的經濟增長理論(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從而在宏觀經濟學中增加了動態的和長期研究。後來,經濟增長理論成爲宏觀經濟學一個重要的分支,對經濟增長的研究直到現在仍然是不斷深入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動態的和長期宏觀經濟研究的另一個重要課題是經濟周期問題。在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中,薩繆爾森的”乘數一加速數模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第三,從60年代末开始,國際經濟學的一些內容,如國際收支匯率的分析,國際間價格匯率的比較關系等也一度被收入宏觀經濟學。到70年代以後,國際經濟學則逐漸獨立出去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而留給宏觀經濟學一個”开放的模型”來解釋开放條件下的宏觀經濟運行,較著名的有“蒙代爾一弗萊明模型”。

第四,新古典綜合派還對總需求進行了專門研究,包括對消費函數和投資函數的研究消費函數的研究增加了持久收入理論和生命周期理論投資需求理論則重點對預期收入的分析和投資成本的分析作了更深人的研究

第五,宏觀經濟政策的研究也是新古典綜合派的一個重要的貢獻,他們繼承了凱恩斯理財思想,強調赤字財政對消除失業的積極作用,並將政府借新債還老債看作一種基本無害的遊戲。在貨幣政策方面,他們強調利息率對投資的調節作用,強調貨幣供給量對利息率的控制作用,並形成了一整套宏觀經濟政策,用以調節總需求。這就是所謂需求決定論指導下的宏觀經濟政策。 

主要政策
新古典綜合學派tp://a3.att.hudong.com/56/12/01300000246163122340129762955_s.jpg">新古典綜合學派
一、兩個方面的創新
凱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思想的基礎上,新古典綜合派進行了兩個方面的創新

一是主張採取“逆經濟風向行事”的財政貨幣政策,以減少經濟周期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
20世紀50年代,漢森提出了以“反經濟周期”爲目的的“補償性財政政策”(compensatory fiscalp olicy)和“補償性貨幣政策”。“補償性財政政策”不追求每一財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只求在經濟周期的整個期間實現收支平衡。在經濟蕭條時,主張採用膨脹性財政政策,同時中央銀行放寬信用,增加貨幣供給量,降低利息率,可以變蕭條爲繁榮;在達到充分就業、出現通貨膨脹時,實施相反的緊縮性財政政策,同時緊縮信用,減少貨幣供給量,提高利息率,以求得蕭條與繁榮時期的相互補償,防止經濟危機的爆發。

二是主張在經濟上升期實行赤字預算、發行國債,刺激經濟快速增長。
20世紀60年代,肯尼迪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海勒提出了“增長性赤字財政政策”。他將潛在國民生產總值和潛在的增長率作爲測算財政赤字的基準,認爲只要連續兩年的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小於推算出來的潛在的生產總值時,即使在經濟上升時期,也可以將赤字財政作爲常規手段,連年不斷的實行,從而挖掘生產潛力,減少產量缺口。漢森和新古典綜合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薩繆爾森都非常贊成這個辦法,並稱之爲“經濟學”。 新古典綜合派的宏觀經濟目標是: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經濟政策就是爲了同時達到這些目標而制定的手段和措施。
政府通常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配合起來使用,以求同時實現上述幾項宏觀調控目標。

1.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政府既定目標,通過財政收入支出的變動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場水平的經濟政策。政府調整收入支出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爲:改變政府購买水平、改變政府轉移支付水平和改變稅率

2.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在執行貨幣政策時主要工具有三:公开市場業務,調整中央銀行商業銀行貼現率,調整法定準備率

3.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配合

新古典綜合派認爲,凱恩斯提出的政策主張是針對30年代蕭條的,當時,有效需求不足,失業嚴重。政府應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放松銀根,減少稅收,擴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投資消費,彌補有效需求的不足。
新古典綜合派指出,二次大战後的經濟狀況與30年代蕭條時期迥異。政府幹預經濟的政策措施也應該多樣化,政策組合方法應有所改變。在50年代,漢森等提出補償性財政貨幣政策;60年代前期,托賓、海勒等人主張增長性財政貨幣政策;60年代後期以後進入政策多樣化時期。

基本主張
新古典綜合學派tp://a3.att.hudong.com/30/15/01300000029584119408151357858_s.jpg">新古典綜合學派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關系方面,新古典綜合派有兩個基本主張:

一是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更爲重要。

薩繆爾森指出“由於現代政府的巨大規模,沒有財政政策就等於宣布死亡”。漢森認爲貨幣政策具有非對稱性,他說,“貨幣武器確實可以有效地用來制止經濟過熱”,但“恢復經濟增長僅僅靠廉價的貨幣擴張是不夠的”。所以,他主張以財政政策爲主刺激經濟的增長。新古典綜合派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托賓也指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不同,可相互補充,應配合使用,但運用擴大預算支出赤字理財財政政策比起實施操縱利息率的貨幣政策更能迅速直接地刺激經濟擴張。新古典綜合派的

第二個主張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應“相機抉擇”。

由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各有特點,作用的範圍和程度不同,因此在使用哪一項政策時,或者對不同的政策手段搭配使用時,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政府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地決定。

挑战與影響

70年代以後,西方世界出現的“滯漲”,即失業通貨膨脹的並存,給予新古典綜合派一次嚴重的打擊 按照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當經濟活動處於充分就業狀態時,通貨膨脹率應該爲零。如果經濟活動小於充分就業,那末,不但不存在通貨膨脹,價格水平反而會下降。只有當經濟活動大於充分就業時,才會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這就是說,失業經濟活動小於充分就業)和通貨膨脹是不可能同時共存的。這一結論顯然新古典綜合派不但無法解釋滯漲的存在,而且也提不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違背存在於西方的滯漲的事實。在失業問題和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條件下,政策的選擇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1.劍橋學派的抨擊
 以羅賓遜夫人爲首的劍橋學派對新古典綜合派的抨擊主要在於後者的經濟增長理論以及與此有關的收入分配理論,具體的論點分述如下:①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增長論涉及總量生產函數,而總量生產函數中的變量之一便是資本。按照劍橋學派的說法,資本的概念包括一切生產設備和與生產有關的東西,即包括差別很大的不同事物。如何衡量資本的概念所包含的各種不同的事物是一個難於解決的問題。既然不能衡量資本,那末,總量生產函數也就難以成立,從而,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增長模型是錯誤的。②按照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增長模型,在一定的資本與勞動之比的情況下,只能存在着一個均衡數值的利息率。然而,劍橋學派舉出事例說明:在一定的資本與勞動之比的情況下,可以存在着兩種利息率的均衡數值,這一現象被稱爲“再轉轍”。再轉轍的現象也可以說明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增長模型的錯誤。③按照新古典綜合派的經濟增長模型,推動資本主義生產穩步發展的關鍵是儲蓄儲蓄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投資,從而把生產推向前進。劍橋學派認爲情況恰恰相反,投資才是推動生產穩步發展的關鍵,投資的增加通過工資利潤之間的比例的變化可以使儲蓄與之相適應。
對上述第一和第二個論點,雖然新古典綜合派的人物如薩繆爾森等已經承認錯誤,但這些問題的暴露並未能從根本上動搖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體系。
2.貨幣主義者的責難
弗裏德曼爲首的貨幣學派對新古典綜合派的抨擊在1965年後由於西方世界通貨膨脹日益加劇而引起更大的注意。前者對後者的非難主要是:①貨幣主義者聲稱:經過改良以後的傳統的貨幣數量公式可以表明貨幣數量與名義國民收入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後者的波動可以用前者的變化加以解釋,不必使用凱恩斯宏觀經濟學說。②按照貨幣主義者的說法,資本主義市場的自發力量可以使它在大體上處於充分就業的狀態。實際通貨膨脹率和預期通貨膨脹率之間的差額決定該制度的就業數量。如果實際通貨膨脹率大於預期的通貨膨脹率,就業量就大於充分就業狀態;反之,則小於充分就業狀態。由於在長時期中,人們的預期通貨膨脹率會逐漸和實際通貨膨脹率相等,所以長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條垂直线。因此,人爲地通過貨幣政策來提高或降低實際通貨膨脹率雖然可以暫時使就業量大於或小於充分就業的水平,但在長時期中,這種提高或降低就業量的辦法必然以不斷惡化的通貨膨脹和通貨收縮爲代價。③貨幣主義者認爲,根據他們的理論,財政政策在熨平資本主義經濟波動上是無效的。貨幣政策雖然有效,但由於政策的效果不能及時發生作用,不能使用“微調”的方法。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使貨幣數量按一定的比例增長,以便適應經濟增長的需要。
新古典綜合派把上述第一和第三點納入它自己體系中的需求方面,把貨幣主義當作爲它自己理論體系中的一個特例。關於第二點,新古典綜合派也部分地加以贊同。例如,承認長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线的說法。這樣,貨幣學派也未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動搖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體系。
3.合理預期派的批評  
從基本理論的方面來看,在貨幣主義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合理預期學派在目前對新古典綜合派的打擊比較嚴重。前者對後者的攻擊出自兩個方面:①合理預期學派宣稱:爲了尋求最大的利益、合乎理性的人必然會利用一切信息來對未來作出正確的估計,因此,在長時期中,整個社會的人們將會正確地或趨於正確地估計到將來的價格水平。既然就業量大於或小於充分就業量的多少,取決於實際通貨膨脹率大於或小於預期通貨膨脹率的程度,那末,只有當政府的貨幣政策能造成預期和實際通貨膨脹率之間的差距時,政策才能有效。由於合乎理性的人能夠在長時期中正確地或趨於正確地估計到將來的價格水平,即趨於使實際和預期的通貨膨脹率相等,所以不僅是財政政策,即使是貨幣政策在長期中也是無效的。這樣,合理預期學派便否定了新古典綜合派所提出的經濟政策的有效性。②合理預期學派認爲,在新古典綜合派的理論中,預期被當作是一個外生變量,或者假設預期僅僅是根據過去的情況而形成的。這些做法實際上就等於說:合乎理性的人並不利用一切信息去尋求最大的利益。這顯然違背了合乎理性的人這一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前提。由於宏觀經濟數量都是個人行爲所造成的後果,所以新古典綜合派的宏觀經濟理論是建築在不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前提之上,從而,它的宏觀理論體系是錯誤的。
受到合理預期學派的抨擊,新古典綜合派的一部分人物已經在修改他們的理論,把預期納入它自己的體系之中。關於前者對後者的其他的非難之處,雙方仍在繼續爭論。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