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商業銀行



農村商業銀行

農村商業銀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簡介

經濟比較發達、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三農”的概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農業比重很低,有些只佔5%以下,作爲信用服務對象的農民,雖然身份沒有變化,但大都已不再從事以傳統種養耕作爲主的農業生產和勞動,對支農服務的要求較少,信用社實際也已經實行商業化經營。對這些地區的信用社,可以實行股份制改造,組建農村商業銀行

相關信息-農村信用合作社

農村信用合作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爲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農村信用社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資產對農村信用社的債務承擔責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其財產、合法權益和依法开展的業務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

加快推進縣級農村信用商業化進程的思考

農村信用社離農村商業銀行還有多遠?   

當前,農村信用體制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實行股份制改造、商業化經營是深化農村信用社的主流方向,也是順應當前國際經濟形勢,應對復雜金融環境的大勢所趨。

改革現狀

在新一輪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中,大多數農村信用社經過清產核資明確了差距,壓降不良貸款改善了資產質量,規範老股金、增募新股提高了資本充足率,積極轉換經營機制加強了內部管理,加大對“三農”和縣域經濟支持力度凸顯了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並經銀監局批準,在原二級法人社的基礎上,成立以縣爲單位的統一法人,結束了縣內農村信用社多個法人、分散經營的歷史。此舉,對促進農村信用社規模經營,提高風險防範能力和加強經營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不僅如此,部分縣級聯社經過不懈努力,還成功兌付了置換不良貸款的專項央行票據,歷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風險防範能力顯著增強,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初見成效。   

改革到此爲止了?萬事大吉了?非也!改革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農村信用社面臨激烈市場競爭尋求發展新突破的長遠之策。當前,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目前仍需正視股金穩定性差、外部股東作用發揮不充分、歷史包袱尚未完全化解、資本充足率相對較低、經營機制亟需進一步轉換、外來幹預不同程度存在、競爭力有待增強等問題。要使農村信用社真正成爲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市場主體,並通過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內控制度,達到資本充足、產權明晰、治理完善、內控嚴密、財務良好、服務高效,成爲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現代金融企業——社區農村商業銀行,還路遠歷艱。

距離測試

目前,在成立縣級聯社統一法人的基礎上,“三會一層”的法人治理架構已具雛形,但離“形神合一”還相差甚遠,加之員工改革意識、創新思維不強;資本充足率、不良資產率和不良貸款率、撥備提取率、資本利潤率和資產利潤率等指標尚未達標,風險防控能力薄弱等,都不同程度地制約了農村信用社的商業化發展進程,亟待高度重視和並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一、思想認識有待提高。大部分員工認爲,信用社本輪改革不外乎就是得到國家扶持資金,兌付了專項央行票據改革就大功告成,在工作中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具體表現在:不良貸款不降反升,卻“視而不見”,放任自流。貸款經營重規模、輕質量不同程度存在,與農村商業銀行運行要求相差愈來愈遠;還有的認爲:縣級聯社當前堅持的股份合作制的組織形式和相應運轉模式,就已經代表了農村信用社改革後的發展方向,沒必要再改革了,於是工作消極,創新創造意識不強。   

二、業務指標有待優化。按照《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規定:五級分類下不良貸款比例要低於8%;資本充足率不低於8%,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於4%;按規定提足貸款損失準備;所有者權益大於或等於股本,即經過清產核資與整體資產評估後(可考慮用中央銀行票據置換不良資產及歷年虧損掛账等因素),申請人轄內農村信用合並計算所有者權益剔除股本後大於或等於零。根據我省某縣級聯社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末,該聯社不良貸款余額爲32926萬元,比例爲20.76%,明顯高於成立農商行的最低要求11.2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爲2.12%,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爲2.13%,分別低於成立農商行的要求5.88個百分點和1.87個百分點;應提貸款損失準備16680萬元,實提貸款損失撥備2403萬元,撥備缺口14277萬元,撥備覆蓋率僅爲7.30%。實際利潤爲-17845萬元,其他指標,如資產利潤率、資本收益率、成本收入比、淨息差等也遠未達到農商行應有的水平。   

三、風險防控有待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了“商業銀行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爲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銀行業是“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因此,能否化解和管控風險,將決定商業銀行經營成敗。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系列金融災難事件警告世人,有效的風險管控能夠促進銀行業穩健經營、健康發展並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農信社要建成農商行,就必須對經營管理中的風險進行識別、計量、監測,並採取科學的化解和防控措施。客觀地講,農村信用社對風險有一定的意識,但做得還不夠,未建立並形成一套科學的風險管控體系。如在貸款風險的識別中,對關聯交易關注得較少;在客戶信用評級過程中,主要依賴信貸人員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而基於風險量化的信用評分模型、違約概率模型尚未建立和應用;目標明確、結構清晰、流程合理、職能完備、功能強大的風險管理傳導機制也有待建立和應用;風險管理文化有待深層次培植。   

四、法人治理及組織體系建設有待完善。作爲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與否,不但關系到資產能否安全運營、不良資產能否從機制上避免和減少,而且關系到廣大債權人(儲戶)的利益和社會穩定。就目前而言,縣級聯社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相互分離而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已具形似,但這與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的神似要求相差甚遠。主要體現在:理事會和監事會下設的專門委員會不夠健全且未充分履行職責;外部理事和監事成員素質相對較低,“參政議事”能力不強;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健全且不規範。與此同時,由於以市場爲導向,以客戶爲中心的前臺營銷體系,以風險管控爲中心的中臺風險控制體系和相關服務體系建設剛剛起步,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完善。因此,我們的農商行之旅還任重道遠。   

那么,要實現幾代信合人的夙愿,建成農村商業銀行,達到改革預期目標,我們該怎么辦呢?

路徑探尋

一、 明確目標,統一思想   

一是把員工的思想統一到持續縱深推進改革上來,糾正部分員工央行票據成功兌付與改革成功等同的偏頗認識。二是糾正部分員工認爲信用社改革只事關相關部室和少數相關責任人的錯誤觀念,促進全員盡職盡責,堅守崗位,齊心協力,共同促進信用社改革成功。三是進一步明確目標,合理制定中長期規劃,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改變部分員工被動、消極的工作狀態。四是以股份制爲主導進一步推進產權改革。堅持以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爲標杆,通過轉換經營機制,量質並舉發展,消化歷史包袱等措施,加快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推進步伐。   

二、有的放矢,統籌兼顧   

成立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等關鍵指標必須達到監管要求。目前,大多數縣級聯社距這些指標要求都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工作中既要有的放矢,努力推進未達標指標,同時又要統籌兼顧,整體推進業務指標齊頭並進,避免顧此失彼。   

在不良貸款佔比達標上:一要用好增量貸款,防止新發放貸款轉化爲不良貸款滋生的新風險;二要正視存量貸款,加強風險分析,強化風險管理,準確風險分類,有效防範正常貸款向不良貸款的轉化;三要千方百計清收盤活不良貸款。繼續依靠地方政府,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加大清收力度,並積極探索資產重組、委托處置、招標清收掛牌清收、打包出售等不良資產清收辦法,竭力清收下降不良貸款;四要加大違規貸款的問責力度,從源頭上杜絕違規貸款。通過年度專項檢查,調離任審計認定等方式,加大貸款的責任認定,並嚴格執行懲處措施,提高貸款違規違制成本。  在資本充足率達標上:一要合理確定股金額度,並按照銀監會股權改造規劃要求,一縣一策逐步壓縮資格股比例,鼓勵原股東在自愿基礎上將所持有的資格股自愿轉換投資股,積極向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募集投資股,推動股權的適度集中。同時採取新募集與清退資格股相結合方式,避免股權過程中發生較大波動,爲股份制改革創造條件;二是在確保按計劃提足各項撥備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增加創收盈利能力,逐步提高稅後盈余公積額和一般準備分配比例;三要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提高資產質量,同時注重資產擴張中的風險,力求做到資產總額增加幅度高於加權風險資產增加幅度。   

貸款撥備達標方面:目前,撥備提取是按照關注類貸款的2%,次級類貸款的25%,可疑類貸款的50%,損失類貸款的100%的比例提取的,不良貸款余額愈大,撥備提取額就越多。就農村信用信貸資產質量現狀而言,普遍存在巨大的撥備缺口。爲此,第一,要努力壓降不良貸款,減輕撥備提取壓力。第二,要合理制定撥備提取達標計劃,在兼顧其它目標任務的前提下,注重策略,千方百計創收,增加盈利,適當降低存款應付利息提取,加大撥備提取力度。第三,要從呆帳貸款清收上下功夫。貸款成爲呆账,並不等於這部分資產就放棄追索權,呆账貸款本身具有可收回潛力,要充分考慮抵押貸款是否處置了抵押物、擔保貸款是否追述了擔保人、每筆呆账貸款是否真實符合條件、隨着時間的遞增借款人是否重新具有了貸款償還能力等要素。對此,非常有必要按年對每筆呆账貸款進行排查,在持續追溯上狠下功夫。   在着力抓好以上指標的同時,更要統籌兼顧,抓好存款組織貸款營銷、中間業務拓展等其他日常業務,努力提高市場份額,爲推進改革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風險可控,致力發展   

風險管理既是銀行業金融監管的要求,更是銀行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風險管控水平直接體現了銀行業核心競爭力。在經營和發展過程中,認識風險、防控和化解風險,是實現經營目標,推進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保障。一要按照“全面、審慎、有效、獨立”的原則,建立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系統。全面就是從“三會一層”到每位員工,都必須具備風險管理的義務和職責,並覆蓋所有部門和崗位,還滲透到各項業務和各個操作環節;審慎就是要堅持“內控優先”的要求,做到業務發展,制度先行;有效就是保證內控管理的權威性和約束力,對存在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和糾正;獨立就是風險管控人員不應受到幹擾,能夠獨立判斷、識別風險、報告風險,並實施相應措施。二要牢固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加強風險管理文化培育,使得員工把防範風險作爲自覺行動。特別是處於風險控制的前臺員工內審部門,要針對性地加強專業性培訓,全面熟知各項風險管理制度,掌握現代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培育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三要強化相互制約的經營管理和決策機制。加強授權分權管理,規範決策程序,通過科學合理地分配責、權、利,使得各級、各部門之間權力制衡,減少決策失誤。四要加強制度建設,做到經營管理有章可循,約束有效。   

四、轉換機制,增強活力   

一要嚴格按照縣級聯社《章程》和《關於加快轉換縣級統一法人經營機制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理清黨委、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層的工作職責和權力界限,不斷完善議事規則和工作程序,以及當前理事會、監事會專門委員會的缺位和運行規則,形成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有效、運轉規範、相互制衡的法人運行機制。理事會可增設战略委員會,注重對聯社重大战略目標的規劃;監事會可設立高級管理層盡職履責監督與評價委員會、合規與風險監督委員會、質詢委員會等,提高監督制約的有效性。二要按照《關於調整優化組織架構的指導意見》,結合縣級聯社實際,抓好組織架構優化調整,對外建立以市場爲導向,以客戶爲中心,公司業務、個人業務、專業化服務相分離的市場營銷體系;對內建立以風險控制爲中心,審貸分離的風險管理控制體系和精簡高效的支持保障體系,全面提升縣級聯社的市場營銷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核心競爭力。三要完善薪酬制度,強化績效考核。在省聯社對縣級統一法人實施綜合目標考核和薪酬總額與營業淨收入佔比動態控制的基礎上,堅持“基本工資保喫飯,績效工資憑實幹”的原則,充分體現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逐步建立薪酬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不斷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增強上下整體活力,爲實現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推進改革成功提供有力保障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