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評估

簡介
納稅評估

 納稅評估是稅務機關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情況進行事中稅務管理、提供納稅服務的方式之一。通過實施納稅評估發現徵收管理過程中的不足,強化管理監控功能,體現服務型政府的文明思想,寓服務管理之中。以幫助納稅人發現和糾正在履行納稅義務過程中出現的錯漏,矯正納稅人納稅意識和履行納稅義務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納稅評估是一種介乎於稅務管理、稅款徵收稅務稽查之間的相對獨立的管理活動,它與稅務管理、稅款徵收稅務稽查一起,共同構成稅收徵管體系。納稅評估使稅收徵管體系更加嚴謹,稅收徵管工作更具活力,精細化程度更高,稅收管理服務功能更加凸顯,因此納稅評估在稅收徵管中居於核心地位。目前,納稅評估已成爲一項世界通行的稅收徵管措施,很多發達國家的稅務機關都採用納稅評估對納稅人實施監督和管理

納稅評估的對象爲主管稅務機關負責管理的所有納稅人及其應納所有稅種。但在實際工作中不會對所有納稅人進行評估,而是有重點選擇部分納稅人進行評估。正確地篩選納稅評估對象,是優質高效开展納稅評估的首要環節,通常應依據稅收經濟關系的宏觀分析、行業稅負規律特徵分析結果等數據,建立預警體系,確立重點評估對象,進而實施具體的納稅評估。

納稅評估的核心不是對稅收評估,而是對納稅人申報稅源的真實準確性進行評估。評估納稅人稅收經濟關系的合理性,不是指申報數據所反映的稅收經濟關系合理性,而是申報應納稅額與真實稅源之間的相關合理性。所以,納稅評估不是對納稅人繳納稅款的評估,而是對納稅人取得的生產經營收入經濟效益的評估。對於企業而言,納稅評估具有規範账務處理、提高財務核算水平、提高納稅申報準確性、降低稅收風險、建立納稅信譽和提高企業知名度等好處。 [2]

內涵
納稅評估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出臺的《納稅評估管理辦法》的有關精神,納稅評估是指稅務機關運用數據信息比對分析的方法,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申報納稅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分析,通過稅務函告、稅務約談和實地調查等方法進行核實,從而做出定性、定量判斷,並採取進一步徵管措施的管理行爲

管理辦法中所指納稅申報情況的真實準確性,集中體現爲計稅依據與應納稅稅額等關鍵數據指標的真實準確性。由於應納稅額是由申報的計稅依據乘以適用稅率計算得出,所以關鍵數據指標是指納稅人申報計稅依據的真實準確性。由此可知,納稅評估的核心不是對稅收評估,而是對納稅人申報稅源的真實準確性進行評估。評估納稅人稅收經濟關系的合理性,不是指申報數據所反映的稅收經濟關系合理性,而是申報應納稅額與真實稅源之間的相關合理性。所以,納稅評估不是對納稅人繳納稅款的評估,而是對納稅人取得的生產經營收入經濟效益的評估。

納稅評估的對象爲主管稅務機關負責管理的所有納稅人及其應納所有稅種。但在實際工作中不會對所有納稅人進行評估,而是有重點選擇部分納稅人進行評估。正確地篩選納稅評估對象,是優質高效开展納稅評估的首要環節,通常應依據稅收經濟關系的宏觀分析、行業稅負規律特徵分析結果等數據,建立預警體系,確立重點評估對象,進而實施具體的納稅評估。

作用
納稅評估
1、納稅評估是防止虛假納稅申報的有效手段。納稅評估的信息資料不僅包括稅務機關內部採集的信息,還可以通過信息網絡,獲取其他經濟管理部門的外部信息。通過掌握稅基納稅人資金周轉情況,了解資金的來龍去脈,可以對納稅申報進行監控。

2、納稅評估可以通過信息反饋機制,解決徵收管理中“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納稅評估處於稅款徵收稅務稽查的中間環節,稅款徵收稅務稽查的結果,可通過納稅評估反饋到稅務登記發票管理、行政審批等各個徵管環節,既可保證稅收徵管各個環節的協調統一,又可剖析問題,區分責任。

3、納稅評估是一個納稅服務過程。稅務機關通過信息化手段,設置能夠了解和掌握納稅人財務核算和相關經營情況的納稅申報表,並結合審查账簿報表,可以及時發現並糾正納稅申報中的錯誤與偏差,幫助納稅人提高納稅申報質量;納稅評估通過約談、舉證等方式,可以有效解決納稅人因主觀疏忽或對稅法理解錯誤而產生的涉稅問題,充分體現稅務行政執法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

特點

1、納稅評估一般在稅務機關工作場所進行。納稅評估的主體是主管稅務機關,由評估專業人員具體實施。客體是納稅義務人和扣繳義務人。在實施納稅評估時,一般僅限於稅務機關內部,不對客體進行實地稽查。

2、納稅評估的基礎信息資料來源廣泛。納稅評估的信息資料主要來源於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存儲的信息資料,包括稅務登記納稅申報、行政審批、發票財務核算等資料,以及從銀行、政府機關、行業協會等取得的外部信息數據。

3、納稅評估側重的是事後評估。納稅評估的工作環節一般在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期繳納稅款及辦理有關納稅事項之後。

4、納稅評估必須借助於計算機技術數理統計學等現代科學手段。對評估客體的各項涉稅指標等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揭示其異常波動程度,作爲評定納稅人報稅款是否真實、準確的參照。

5、納稅評估注重評估客體的陳述申辯。在實施評估過程中,由於納稅評估的全面性與信息資料的局限性之間存在差異,評估主體可以通過約談、提供納稅資料的方式,要求評估客體陳述舉證,降低評估誤差,進而提高評估的準確性。

程序與方法

納稅評估常的基本程序與常用的技術方法如下:

稅收徵管海量數據進行測算 
1.通過宏觀分析與稅收徵管海量數據的測算,總結納稅人稅收經濟關系的規律特徵,設置相應的預警標準建立預警體系,通過預警體系篩選重點納稅評估對象;

2.對納稅評估對象申報納稅資料進行案頭的初步審核比對,以確定進一步評估分析的方向和重點;

3.通過橫向數據對比分析、縱向數據規律分析和數據指標邏輯關系的相關合理性分析,推斷和確認納稅人申報數據的真實性和疑點問題,估算納稅人的潛在的生產經營收入,推斷納稅人的實際納稅能力

4.就評估出的問題、疑點和推斷的納稅能力,與納稅人進行約談納稅人如能認可接受評估結果,按評估稅源情況查補稅款;納稅人如不能接受評估結果,將評估資料轉稽查部門立案稽查。

基本思路
增值稅計徵特點 
理論上講,各稅種都有其自身的計徵特點,相應地應有各自的納稅評估特點。但實際操作過程中,考慮到稅源的關聯性,沒有必要分稅種進行納稅評估,解剖相對復雜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計徵關系,可以理出納稅評估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一)計徵特點的啓示

1.增值稅計徵特點
增值稅是爲了避免重復徵稅而以經濟活動中新創造的增加值稅基的課稅稅種。在這一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可以以不同的計徵方式實現這種課稅理念。在中國則是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環節以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的計徵方式實現的,基本計算公式如下:增值稅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

按這一公式計算,受不同納稅人生產經營特點和稅收徵管相關規定的影響,短期看,納稅人有一百個理由可以形成零申報。如企業季節性生產一次大批量的購進原材料;認證期內專用發票的堆積並一次性抵扣;前期留抵稅額的影響;出口產品免抵退稅政策應抵稅額的影響等。因此,單從當月的納稅申報表很難給出申報合理與否的判斷,唯一的審核憑據就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通過認證即應抵扣。

但是,上述各種問題,除出口產品的影響外,其它幾種影響在企業長期運行過程中經平均化處理會減輕並消除影響,呈現出進項應小於銷項的這一普遍存在的客觀經濟規律。依據增值稅的這種計徵特點,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增值稅的分析或評估不能按月進行,但可以在較長時期的基礎上开展分析。考慮到增值稅發票的認證期爲3個月,分析期限最短也不能低於三個月。

2.企業所得稅計徵特點

企業所得稅計徵 
企業所得稅是國家參與企業所得分配而課稅的稅種。在這一基本概念的基礎上,中國企業所得稅的基本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額=計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企業計稅所得額是在企業利潤的基礎上,按稅收核算制度經過匯算清繳調整得出的,計算關系如下:計稅所得額=企業利潤總額+調整調整增加項-調整減少項

合上述兩個公式的計算關系看,影響企業有無稅收變量因素有四個,即企業利潤、調增項、調減項和適用稅率。涉及到的政策因素有:(1)經濟類型政策,內外資企業的差別待遇;(2)地域政策,各種特區、开發區、西部地區的優惠差異;(3)規模政策,根據企業盈利規模水平分別適用18%、27%和33%的稅率。此外,在徵收方式上,企業所得稅徵收是按期預繳,年度匯算清繳

由此確定的稅收經濟關系特點如下:(1)短期沒有稅基。由於按季預繳,年度匯算清繳,所以短期內沒有調整,就沒有確定的稅基,也就沒有明確的法定稅收經濟關系;(2)以利潤作代表性稅基企業盈虧及互補的不確定性,使短期稅收經濟關系不能確定;(3)以收入作代表性稅基。以收入作代表性稅基實施定率或定額徵收,可再短期內建立確定的可參考的稅收經濟關系。

各地匯算清繳實際操作的結果來看,調整項目企業利潤比例很小,可以說決定企業有無稅收的問題主要取決於企業利潤。受不同納稅人生產經營特點和稅收徵管相關規定的影響,短期看,納稅人很容易做成零申報。如企業季節性的供銷關系;建築業的建築周期;企業所得稅按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政策等。因此,單從當月或當季的納稅申報表很難給出企業申報合理與否的判斷。但從年度看,所有季節性問題或一次性因素的問題都會在年度核算中均攤消除影響,呈現出“經營的最終目標是爲盈利”的這一普遍存在的客觀經濟規律。

3.計徵特點的啓示

納稅評估工作會
從以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計徵特點分析可知,企業納稅評估的分析不能按月或季參考短期申報數據進行,只能开展中長期分析,最好以年度爲核算期間开展分析。

(二)口徑差異的啓示

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關系雖然是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但稅基的實質內涵是增加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關系雖然是計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但其稅基的實質內涵是企業利潤。不論增加值利潤還是應稅所得額,都存在一個會計核算與稅收核算的口徑差異。由於會計核算是基礎,稅收計徵關系是特性,研究兩種核算口徑上的差異性和關聯性,有兩點啓發可供建立評估分析體系時參考:一是利用指標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二是利用指標配比關系的規律性开展分析。由此可總結出企業納稅評估的分析分析指標體系和基本思路:一是以會計核算爲基礎,利用企業財務指標的邏輯關系建立評估分析指標體系;二是以客觀經濟規律爲主導,利用財務指標的配比關系建立評估分析方法體系;三是充分認識指標口徑的差異性,看重綜合分析和規律分析,看重年度分析,看淡月份分析。

稅收徵管
稅收徵管系統 
發達國家的稅收徵管發展也證實了納稅評估在現代稅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從國際範圍來看,稅收管理水平與經濟發展程度呈正相關,即經濟越發達,稅收管理的質量和效率越高。發達國家或地區多建立以納稅評估爲核心的稅收管理制度,憑借信息化手段,开展納稅評估工作,爲納稅人普遍接受。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稅收管理相當完備,建立了一套以計算機系統爲依托的納稅評估工作體系。以新加坡爲例,該國是推行納稅評估制度較爲規範的國家,其納稅評估工作有三個特點。一是納稅評估分工較細。稅務處理部負責發放評稅表,處理各種郵件、文件和管理檔案;納稅人服務部對個人當年申報情況進行評稅;公司服務部對法人當年申報情況進行評稅;納稅人審計部對以往年度評稅案件和有異議的評稅案件進行復評;稅務調查部對重大涉稅案件進行調查。二是重視納稅人的自查自糾,在評稅工作中,都要先給納稅人一個主動坦白的機會。三是評稅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計算機系統進行。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开展納稅評估,是中國與國際先進稅收管理方法接軌的必然選擇。
處理方式
《徵管法》依據 
按《辦法》規定,納稅評估對疑點問題的處理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對納稅評估中發現的計算和填寫錯誤、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問題,或存在的疑點問題經約談、舉證、調查核實等程序認定事實清楚,不具有偷稅等違法嫌疑,無需立案查處的,可提請納稅人自行改正。第二種方式,是發現納稅人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取出口退稅抗稅或其他需要立案查處的稅收違法行爲嫌疑的,要移交稅務稽查部門處理。但在實際執行中,是自查補稅還是移送稽查處理沒有明確依據。

對於第一種處理方式,因爲納稅評估是案頭審計,一般不進行實地檢查,就無法對納稅人少繳或不繳稅款的行爲進行準確定性。雖然補繳了稅款,但納稅人行爲究竟是一般性問題還是有違法嫌疑,沒有使人信服的證據。這裏面很可能有偷稅行爲,通過納稅評估補繳了稅款,就逃避了稅收法律責任,沒有受到處罰

這裏有幾個例子能說明這個問題。1、《中國稅務》2007年第3期記載,山東省臨沂市某縣一家酒廠2005年申報消費稅94萬元,申報增值稅爲零,國稅部門將其列入重點評估調查對象,根據掌握的企業財務稅收信息數據,採取約談自查,促使企業補償稅款近2000萬元。2、山東省國稅局2006年开展宏觀稅負調查分析,共查補稅款60多億元,其中,僅通過約談一項,企業自查補繳稅款佔查補稅款總額的60%。3、市國稅局2006年共對2182戶納稅人开展納稅評估,發現有問題461戶,其中只有41戶向移交稽查處理,移交稽查比例只有8.9%。2007年上半年累計納稅評估企業1008戶,評估有問題自查補稅企業371戶,移交稽查企業7戶。移交稽查企業只佔到有問題的1.8%。

核心地位
納稅評估--計算機網絡
稅收徵管的現實目的,及管理、稽查、評估的特點來分析,確立納稅評估在稅收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對於提高中國稅收徵管水平十分必要。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納稅評估工作效率高、準確性高、成本低的優勢,大幅度提高稅收徵收率。

確立納稅評估在中國稅收徵管中的核心地位,必須從稅收法律、徵管機構、計算機網絡方面進行相應改革。
(一)明確納稅評估在稅收徵管中的法律地位。將納稅評估作爲稅收管理的一個階段,與稅務管理、稅款徵收稅務檢查並列,作爲稅款徵收稅務檢查之間的一個聯結過程。這樣將改變納稅評估作爲稅務機關內部管理手段的狀況,使納稅評估工作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這是確立納稅評估核心地位的充分條件。納稅評估在徵管中的核心地位,必將導致中國稅收徵管模式的改變,那就是:“以納稅人主動申報納稅爲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爲依托,以納稅評估爲核心,集中徵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

(二)設置專門的納稅評估機構。中國除了青島、大連等少數地區建立了專門的納稅評估機構,大部分地區納稅評估職能還是由業務部門分頭承擔。確立納稅評估的核心地位必須建立專門的納稅評估機構。評估機構的主要職責是:1、根據宏觀稅收分析和行業稅負監控結果以及相關數據設立評估指標及其預警值;2、綜合運用各類對比分析方法篩選評估對象;3、對所篩選出的異常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並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4、對評估分析中發現的問題分別採取稅務約談、調查核實、處理處罰、提出管理建議、移交稽查部門查處等方法進行處理;5、維護更新稅源管理數據,爲稅收宏觀分析和行業稅負監控提供基礎信息等。納稅評估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系是:通過分析查找稅源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督促納稅人提高申報準確率,爲稅務稽查提供有效案源。隨着納稅評估在稅收徵管中的核心地位的確立,納稅評估機構從職能、人員素質及數量都要在稅務機關中處於突出地位。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稅務機構80%的人員在從事納稅評估工作。

(三)建立稅收信息評估計算機網絡。拓寬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質量。1、從橫向縱向拓寬納稅評估的信息渠道:加強信息的橫向聯系,與地稅銀行海關審計、水電供應、外貿等部門密切聯系達到數據共享,同時應象稽查一樣以法律的方式取得數據,保證分析數據來源準確性;完善信息縱向聯系,在稅務機關上下級之間以及內部的徵收管理、稽查各部門之間加強配合,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與公开,建立內部信息共享的“稅務數據庫”。2、依托計算機網絡,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質量。以多元化電子申報爲切入點,加強評估所需信息的電子轉換能力,減少人工輸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重視信息的管理和應用,集中人力、物力、技術,改變信息處理各自爲战的分散局面,實現信息處理的集中加工與廣泛共享,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3、完善納稅評估分析指標體系,建立市場調查部門,對不同行業及不同規模以及不同的營運方式分門別類地進行調查,區分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產能力、不同經營方式、不同登記注冊類型,豐富完善科學的指標分析體系,並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和稅收徵管的發展變化,不斷地進行更新完善,做到與時俱進。做到評估結果有根有據,有說服力,能讓納稅人心服口服。4、加快研發納稅評估的專業應用軟件,充實軟件的評估分析內容,提升納稅評估的智能化程度,並與金稅工程稅收徵管軟件等稅收管理軟件緊密結合,有些地區已建立起納稅預警系統,應進一步完善預警系統,提高其準確性,提示出轄區內申報異常企業
系統
納稅評估系統
系統完全依托>需求框架开發。
本系統有較靈活的功能、較強操作性、可先使用後付款。讓您的工作零風險。可以與已經建立起來的樣板用戶觀摩切磋。分布在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
开發目的:
爲稅務人員解脫復雜的、重復的計算活動,梳理正確的評估思路。幫助評估人員找出疑點增加稅收
系統設計方向:
工具化、計算器化、存儲器化、靈活精巧、易操作。
版本分類:
標準版:不與徵管系統或CTAIS連接,實施簡單、方便安裝就可以使用,適應於區縣單位
高級版:與徵管系統連接或CTAIS連接,需要二次开發,能夠自動獲取財務數據、申報數據。適用於市級、省級單位,需要二次开發。
系統特點:
1.支持量化指標,配比指標,感性指標三類的指標評估,這是本系統對評估三類的劃分,請參考說明書。
2,支持量化指標自定義,這樣評估人員可以根據本地的行業自己設計評估指標,比如:磚瓦窯門利潤率、餅幹設備利潤率。這種指標稱“土指標”或“特指標”。
比如:鈑金單臺設備收入[email protected]鈑金收入/@鈑金設備臺數。注:符號”@”與後面的文字表示數據元素。
3,指標計算表達公式支持中文,讓評估人員更直觀的了解到評估內容。
4,支持多重指標的計算(指標的表達公式中包含指標,這樣的指標爲多重指標)。
比如:本期印花稅稅負變動系數[email protected]本期印花稅負擔率/@基期印花稅負擔率
5,支持行業評估與重點戶評估。
6,預警值支持三種方式:
6.1科學計算法。根據標準差離散系數、平均值,自動確定預警區間。
6.2上級機關發布。可以由上級機關自定義預警區間。
6.3手工自定義。在評估中由評估人員人爲的確定評估區間。
7,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支持對數據的橫向分析、縱向分析、圖形分析。從而幫助評估人員對疑點做出準確的判斷。
8,系統採用企業ERP中的ABCD存貨計量方法。把要行業評估納稅人,分爲優、良、中、差四個等級。
9,數據採集採用導入方式,高級版本支持財務數據自動採集。
10,系統包含了國家稅務總局的14種納稅評估文書,文書支持自定義。
11,評估工作支持單人操作,也可以支持多人操作。
存在的問題
納稅評估會議
1.納稅評估工作的定位不確切。現在的納稅評估工作主要表現形式爲納稅評估工作是通過資料分析、評估約談等方式查找稅收問題,近似案頭的納稅檢查,其評估工作的目標和方法也是以查出問題的多少爲發展方向。且爲了與稽查工作區分,評估過程中一般不調取账簿憑證,不到納稅人經營場所。方式上局限於查對相關經營報表、計算相關經營數據、與企業核實相關疑點等。靜態的監督形式無法了解企業動態實際情況,其結果勢必出現難以全面查閱、掌握納稅人账簿憑證和企業經營過程的原始記錄,只能發現一些表面問題或嫌疑問題,成效不明顯。上述評估方式是否可定位管理式納稅評估;另一種納稅評估的工作方式類似於稅務稽查,但手段及與實際稽查又不完全相同,即可不按稽查工作程序進行,只針對疑點問題核查相關账簿憑證等,局限於個人操作的較淺的核查狀態。同時,由於有效監控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納稅評估工作在設計上存在一些不足,無法掌握外部相關信息,形成一些評估盲點。評估人員受相關因素約束,沒能全面發揮主動管理監控職能。而納稅人大多也未把納稅評估當作是一次自查整改機會。因此,對納稅評估工作應進一步明確定位,即通過評估手段和調查手段,對納稅人納稅情況進行較爲全面的管理和監控。

2.信息資料擁有量不對稱。無論採取何種納稅評估工作方式,都離不开擁有翔實的數據資料源,納稅評估過程中力求做到將評估對象的相關經營指標、實現稅收指標、各指標相關峯值等進行充分測算、比對、定量、定性分析,據以找準切入點。由此可見,缺乏足充的數據資料源,納稅評估工作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現實中常常遇到因信息資料擁有量不對稱的窘境,如納稅人報送的納稅申報數據和財務數據、生產經營類信息、經營核算類信息以及其他諸如登記注冊類、銀行账戶及账號、 價格類等相關信息不真實、不完整的涉稅信息。而稅收管理員就情況看,尚無有效渠道或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取龐雜的信息,也僅能對納稅人已報送報表信息資料所反映的“稅負”等表面問題問題有針對性評估,但由於信息資料源不完整或有可能錯誤,無法把問題完整地分析、查找出來,難免出現評估效率低,而且審核誤差大。只有充分掌握了上述各類信息並進行測算、比對以及綜合分析後,才能做出較爲正確的評估分析和準確判斷。

3.稅收管理員整體業務素質不高。無論是從現實稅收管理工作的客觀需要看,還是從稅收徵管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看,對稅收管理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需要造就綜合性、符合型的稅收管理工作者,即既要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懂得企業經營管理經濟理論、財會技能等等,還要掌握稅務管理稅收政策、稅務稽查統計分析相關知識。但現在從事稅收管理崗位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從原崗位技能分離明晰下的專管員制運行一定時期改革後演變過來的,這部分稅收管理員的業務技能特點表現爲技能的單一性較強,自身後續知識、技能的更新又跟不上納稅評估工作所需技能要求,他們中的稅收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評估人員對經營管理經濟理論、稅收管理稅務稽查統計分析等知識面窄,技能單一。稅收管理員隊伍中缺乏足夠的專門綜合性、符合型的人才在從事納稅評估實踐過程中起到言傳身教的帶動作用,必然造成开展納稅評估的思路不寬、方法不多,效率不高。有的只能完成一般意義上的看看表、對對數、查查票等淺層次評估,無法收集、分析、評估深層次、代表性涉稅問題,使納稅評估工作效率和效益難以提高。
質量之管見
納稅評估測算
1、要切實提高納稅評估工作效率和效益,關鍵在人!只有堅持不懈地通過各種途徑、方式加強培訓教育、評估實務演練等,不斷提高稅收管理員政治素養、各類相關知識、稅收業務的提高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方面,納稅評估工作需要評估人員既精通稅收業務知識、財會知識,又能熟練操作計算機,要求評估人員能夠依據國家的稅收政策及自身綜合知識和素質,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從多層面對稅源狀況、納稅行爲進行細致的案頭分析,逐步審定申報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並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另一方面,由於需要評估人員進行約談或舉證確認,所以要求評估人員不但要了解企業經營特點,有過硬的業務水平,更要具有很強的職業敏感性和敏銳的洞察力、一定的約談技巧。這對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是一個較大的挑战。由此可見,只有大量綜合素質較高的稅收管理員從事評估工作才能促進評估工作的健康發展。爲此,一要加強對納稅評估人員的培訓,對評估工作涉及的稅收業務、財務管理計算機操作技能、各項評估應用指標的分析、與納稅人約談技巧等進行系統輪訓。二是適時組織开展評估工作經驗交流會、典型案例分析會,通過評估人員對評估方法、約談技巧、報表分析方法等進行交流總結,使納稅評估人員的評估水平在實務演練中得以普遍提高。三要加強評估工作考核,鼓勵先進,帶動後進。通過系統的組織學習、培訓、交流、考核,進一步提高全體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使評估質量實現穩步提升。

2、努力加快搭建納稅評估信息平臺步伐,建立充足的信息資料數據庫。隨着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加大了依法治稅力度,促進了徵管質量的提高,爲搭建納稅評估信息平臺創造了有利條件。但由於徵管對象的多元化、復雜化,當前納稅評估的難點集中體現在現金交易的擴大以及不开發票收入不入账、做假账、二套账等情況時有發生,偷稅隱蔽性越來越強。若能盡快將金融保險海關、工商、民政、統計、審計等等與稅務機關充分運用金稅工程、CTAIS、納稅評估等軟件搭建納稅評估信息平臺。對信息數據進行比對、分析、評估。能在一定程度上爲解決難點問題提供及時、準確、可靠的數據分析資料。因此,應該進一步拓展搭建納稅評估信息系統平臺的涵蓋面和數據量,爲切實提高納稅評估質量和效率提供有力的信息數據支撐

金稅工程系統示意圖 
3.提高信息採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運用能力。一是要通過法律的形式明確相關單位或部門爲建立和完善評估信息平臺提供保障機制,同時還要通過完善法規、規章等法律形式,制定納稅人必須提供的信息項目和具體要求,以確保評估信息的準確全面;二是依托計算機網絡,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質量,以多元化電子申報爲切入點,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工輸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三是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分散於CTAIS稅收徵管系統、金稅工程系統、進出口退稅系統、生產企業免抵退系統和工商、銀行地稅等內部、外部系統的納稅人的各種經濟信息進行整合,實現涉稅信息共享;四是要不斷優化完善自身納稅評估操作軟件,增強自動對比、計算功能實現快速、準確查找疑點問題。即根據每個不同行業,自行採集輸入有關設備的產出量、耗用原材料、電、煤、工資指標以及產品的正常價格,取行業平均數,計算出應有的銷售收入和稅負,對成本利潤率、毛利率、稅負差異率、庫存變動幅度、應收應付账款變化幅度等疑點數據自動篩查,找準被評估對象。
提高工作質量
納稅評估流程
在徵管改革逐步深入,稅務內部分工越來越走向精細的今天,納稅評估已成爲稅務管理機關對稅源日常管理監控的一項正常、有效的手段。納稅評估目的是爲進一步加強稅收徵管,規範納稅評估程序,及時發現和處理納稅申報過程中的錯誤和異常申報現象,提高納稅申報質量,有效堵塞稅收漏洞,增進稅企交流,提高地稅機關管理服務水平,是一項國際通行的管理制度,大部分國家都已建立納稅評估體系和納稅評估模型。納稅評估作爲申報徵收稅務稽查之間的聯系紐帶,是徵收與稽查的結合點,是構成稅務稽查體系的基礎。一方面,納稅評估經過評估分析,發現疑點,直接爲稅務稽查提供案源,不僅可以使稽查選案環節避免隨意和盲目,而且可以使稽查的實施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針對性強;另一方面,納稅評估有利於稅務稽查內部的專業化分工並對稽查實施產生制約,有利於發揮稅務稽查規範納稅行爲、完善稅收徵管、形成法制威懾、增加稅收收入、提高稅務稽查整體效能的作用。同時也更符號優化經濟環境的理念。

一、納稅評估體系存在的問題,
由於納稅評估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在從事納稅評估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急需解決,納稅評估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納稅評估體系還需不斷完善,主要問題表現在:

一)納稅評估信息量嚴重不足,納稅評估工作還處於閉門造車階段。

評估資料信息的完整真實直接影響着評估工作的效率和成果。納稅評估工作的基礎是納稅人信息、資料的採集、整理及分析,它是一項整體工作,是需要多部門協同合作,同時輔以信息化建設在技術手段上提供足夠的支持。現在從事納稅評估依賴的信息僅來源於納稅人申報信息,由於種種原因,納稅人提供的信息數據質量不高,資料不全,相關信息不足,使納稅評估以財務稅收分析爲基礎所必須的龐大數據源和其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信息量少,準確性低,評估指標參考價值不大,評估工作質量不高,使評估工作开展困難重重。

(二)納稅評估缺乏統一標準,存在各自爲战現象。
什么樣的企業需要評估?評估的標準是什么?評估的方法是什么等等一系列問題都尚未明確,評估分析指標體系還沒有建立,納稅評估工作還處於各自爲战狀態,使評估工作質量參差不齊。

(三)個別幹部對納稅評估工作認識不夠,納稅評估人員素質還不能適應評估工作要求。

納稅評估是涉稅資料和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的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復雜性的業務工作,要求幹部具備豐富的業務知識、專業技能、財會知識、計算機操作和綜合判斷能力。而一些幹部對納稅評估工作的認識還不到位,將納稅評估工作流於形式,同時納稅評估人員素質還不能適應評估工作要求,評估工作還停留在表層上,評估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四)納稅評估監督機制不夠完善。
1、一些基層單位由於人員配備不足,而工作任務較重,沒有實行納稅評估復評制度,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
2、由於納稅評估的質量難以量化考核,經評估過的納稅人的實際狀況到底怎樣,除了直接參與評估的人員,其他人很難搞清,這就使得確定評估稅款的偷稅與否,以及應補稅款的多少上難以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考核機制逐一考核認定

二、針對以上問題,應採取以下幾方面措施,構建科學的納稅評估體系,規範納稅評估工作,促進稅務稽查工作質量的提高。

(一)制定納稅評估工作規範性文件,統一政策,規範納稅評估工作的運行。

工商登記信息庫 
應盡快以文件的形式對納稅評估的概念、評估範圍、內容、崗位責任、執法方式、工作規程等加以明確。研究制定科學的納稅評估方法體系和指標體系,合理確定工作程序和文書檔案管理,提高評估工作的可操作性,使納稅評估工作有章可循,徹底扭轉現階段評估工作的被動局面。

(二)規範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資料庫。
企業信息資料取得、資源共享存在一定難度,必須要通過信息化技術建立納稅戶信息共享系統,規範信息化建設。如內部應建立包括非正常戶數據庫、吊銷戶庫、納稅人不良信息庫等,外部要通過溝通協調相關政府部門,建立並維護外部信息庫,如工商登記信息庫、國稅信息庫、勞動及社會保障局信息庫、房地局信息庫、行業管理信息庫、社會公共信息庫以及透過媒體、互聯網等途徑收集與納稅人有關的各種信息等,建立以預測評估、監測評估、稽核評估、評估披露爲主要內容的企業信息平臺和納稅評估工作系統,形成一定的陣容和覆蓋規模,實現徵收與稽查之間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1]

熱門資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