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

含義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爲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投資工具,爲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

所需條件


 

作爲位居全球前三的大經濟體,中國的主權貨幣具有成爲國際貨幣的可能性。全球金融危機已從經濟基礎和政府信用兩方面造成美元本位制基礎的松動,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機會。

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成功需要三個基本條件:(1)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條件有賴於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以本土消費市場的拓展、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經濟運行效率的提高爲主要特徵;(2)具有健全的以保護產權爲核心的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這涉及政府職能的轉變和相對獨立的立法和司法程序;(3)建立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也即本土擁有規模巨大、流動性、安全性和成長性兼具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

在創造這些基本條件的同時,漸進的人民幣國際化仍可擇機推進:(1)通過海外銷售渠道的建設和產品質量的提升,增強海外客戶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性,同時輔以人民幣貿易融資以推進出口產品人民幣計價與結算;(2)快速提升金融服務業的國際化程度。一方面加快金融服務業的對外开放,允許开設更多的外資銀行公司外資背景的各類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通過國內金融服務市場的有序競爭提高市場效率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加快國內金融機構走出去,在亞洲地區的傳統金融業領域搶佔市場份額,提供高效便利的國際化人民幣業務;(3)加快本土的人民幣官方債券市場的發展,包括中國的國債市場和市政債券市場,以及外國政府和國際機構在中國的債券發行和交易,並增強其市場流動性;(4)在人民幣資本账戶开放(最早應在2015年之後)之前穩妥地推進以人民幣QFII銀行同業拆借爲主要形式的市場間接开放。

必然因素

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幣作爲交易媒介、儲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在中國周邊國家和港澳地區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國際化進程逐步加快。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穩定的政治格局

中國國內政局一直十分穩定,同時具有較強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中國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是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還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着廣泛的、多方面的合作關系。這種較強的政治地位可用以加強中國貨幣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國人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

二、強大的經濟實力

強大的經濟實力並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是實現貨幣國際化的根本保證。美元歐元貨幣之所以能夠長期發揮世界貨幣作用,其發行國經濟實力雄厚是最基本的原因。中國的經濟基礎雖然原來比較薄弱,但多年來一直保持着較快的發展速度。中國的經濟在過去20年中平均超過世界經濟增長的1.5倍速,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3%,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經濟總量已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开放型經濟迅速發展,全方位對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200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8.2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9%,位居世界經濟大國的第六位;財政收入突破3萬億元,增加5232億元;2005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42萬億美元,增長23.2%,也列世界第三位。全年實現貿易順差1019億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3億美元,在亞洲的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65.9%;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額達8188.72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儲蓄率不斷提高,從35%提高到40%以上。這種在世界各國中最高的儲蓄率爲投資提供了保證,成爲經濟增長的一個動力。

三、健全的金融體系

充當世界貨幣紙幣。是由其發行國的中央銀行發行、調控,又由整個銀行系統和其他經濟機構支持和運作的。因此,一種紙幣能否勝任世界貨幣職能,其發行國還必須有一個先進的銀行體系。宏觀金融調控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着金融業的穩定,進而影響着本幣對外匯率和幣值的穩定。貨幣國際化後,由於國際上各類大小程度不一的經濟金融危機和動蕩時有發生,使國內經濟金融領域常常面臨着外來的衝擊。從危機發生國的教訓來看,金融危機和動蕩帶給發生國的負面經濟影響是相當巨大的,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恢復。爲了減弱和及時消化外來的種種衝擊,國際貨幣發行國的宏觀金融管理部門必須具備強有力的宏觀金融調控和監管能力,各種衝擊一旦發生,能夠迅速地通過政策工具的運用予以吸收。而所有這些中國政府正在採取強力措施進行改進。隨着中國人民銀行向世界先進中央銀行的目標邁進,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加速處理,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業務創新能力的顯著增強,一個健全的金融體系正在逐步的形成。

四、完善的金融市場

實現貨幣國際化最爲主要的是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外匯市場,尤其是離岸金融市場。從1989年5月招商銀行开辦首筆離岸金融業務,至今已有19個年頭,雖然歷經坎坷,但從全國整體的經濟實力和經濟金融環境看,我國目前已具備建立離岸金融中心的條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政治環境穩定,經濟發展迅速,有利於吸引外資的流入。

(2)中國現行法律法規體系已基本能夠滿足離岸金融業務發展的法律環境需要。

(3)建立和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的硬件環境已經具備,主要包括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相關金融技術手段。

(4)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地理位置、時差條件與國際上重要的金融中心營業時間上能夠相互銜接,具備建立離岸金融市場優越的地理條件。

因此,只要我國建立起相當規模的國際金融市場,成爲國際離岸金融業務中心,就爲我國參與世界經濟循環提供了重要條件和工具,使人民幣國際化更具現實意義。

五、充足的國際儲備

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爲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兌換要求,要求一國政府必須要有充足的國際儲備,尤其是外匯儲備。根據通行的國際儲備需求理論,充足的外匯儲備一般應維持在30%左右。中國近年來外匯儲備穩步上升,達到並遠遠超過了同期進口額的30%,爲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利弊分析

人民幣國際化也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中國在獲得上述利益的同時,也需付出一定的代價。

一、可能增加國內貨幣政策的執行難度

一國貨幣國際化會影響貨幣發行國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效果,降低當局控制基礎貨幣、調控國內經濟的能力。國際貨幣作爲本國貨幣和作爲國際貨幣職能有時候會發生衝突。國內的貨幣政策將面臨更加嚴重的“內外均衡衝突”問題,在實施國內貨幣政策時會受到國外人民幣持有額的鉗制,國際上持有人民幣的數量越大,國內金融政策執行的難度就越大。同時,由於取消了貨幣壁壘,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可隨時傳遞到國內。

二、可能使中國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

一個國家的貨幣要成爲國際貨幣,被世界其他國家所持有,必須輸出本國的貨幣。從理論上說,輸出本幣的途徑無非是貿易逆差和資本外流。例如,20世紀70年代以前,美國以直接輸出美元的方式向歐洲各國大量輸出資本,爲美元佔據國際貨幣領域的統治地位奠定了基礎;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依靠美元作爲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通過大量的貿易逆差來繼續輸出美元,大量貿易逆差形成的對外債務和債務利息使美國背上沉重的負擔。人民幣一旦成爲國際貨幣,必然也會大量輸出,這就可能使中國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

三、可能面臨更大的貨幣需求匯率波動

人民幣成爲國際貨幣後,將會被許多國家儲存和使用。一旦國外貨幣需求偏好發生變化,將會導致國內貨幣供需發生波動。從而導致匯率波動

人民幣國際化利大於弊

經濟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一種國際貨幣的發行權對於一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國貨幣充當國際貨幣,不僅可以取得鑄幣稅收入,還可以部分地參與國際金融資源的配置。人民幣成爲國際貨幣,既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又可以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發言權,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要想在全球金融資源的競爭與博弈中佔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入貨幣國際化的角逐中。同時也應該認識到,貨幣國際化也將爲本國經濟帶來不確定因素。如何在推進貨幣國際化的進程中,發揮其對本國經濟的有利影響的同時,將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一國政府必須認真考慮的事情。可以相信,只要我們創造條件,堅定信心,發展經濟,增強國力,在不遠的將來,人民幣就一定能夠成爲世界人民歡迎和接受貨幣

現狀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的战略。人民幣作爲支付和結算貨幣已被許多國家所接受,事實上,人民幣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或地區已經成爲通貨。從近幾年人民幣在周邊國家流通情況及使用範圍可分爲三種類型:

第一種,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等國家。人民幣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隨旅遊業的興起而得到發展的。中國每年都有大批旅遊者到這些國家觀光旅遊,因而在這些國家可以用人民幣購买商品購物店越來越多,可以用人民幣兌換本國貨幣兌換店和銀行也开始出現。在韓國比較知名的購物商場、酒店、賓館等每日都公布人民幣與本地貨幣、本地貨幣美元比價人民幣同本地貨幣美元一樣,可以用於支付和結算。在韓國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辦理人民幣與韓幣、人民幣美元兌換業務,也可以隨時用人民幣兌換歐元日元英鎊等所有的通貨。尤其在去年12月29日,中國銀聯宣布,從2005年1月10日起正式开通“銀聯卡”在韓國、泰國、新加坡的受理業務。使持卡人在韓國、泰國和新加坡可以使用“銀聯卡”進行購物消費、也可以在這些國家的取款機上支取一定限額的本國貨幣。從2005年12月开始又在德國、法國、西班牙、比利時、和盧森堡五國率先开通了中國銀聯ATM受理業務。這一切,都表明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而且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得到進一步推進。

第二種,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緬、中老等邊境地區。人民幣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隨著邊境貿易邊民互市貿易、民間貿易和邊境旅遊業的發展而得到發展的。人民幣作爲結算貨幣、支付貨幣已經在這些國家中大量使用,並能夠同這些國家的貨幣自由兌換,在一定程度上說,人民幣已經成爲一種事實上的區域貨幣。在朝鮮羅津-先峯自由經濟貿易區的集市貿易市場上,當地的攤主們無論是銷售中國的商品還是朝鮮的地方產品,大都習慣於用人民幣計價結算。人民幣在朝鮮幾乎所有的邊境城市甚至在全境,已經成爲人們結算貨款、進行商交易、當作通貨儲備的貨幣之一。在越南、俄羅斯、朝鮮、緬甸等國家大多與旅遊有關的行業、部門以及商品零售業均受理人民幣。並且逐日公布人民幣與本國貨幣比價。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地區經貿往來的進一步擴大以及旅遊業的不斷發展,人民幣流通和使用範圍也越來越廣,人民幣區域化的範圍也必將進一步擴大,區域貨幣的地位也將日益鞏固,盡而推進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第三種,,在中國的香港和澳門地區。由於內地和港澳地區存在著密切的經濟聯系,每年相互探親和旅遊人數日益增多,人民幣兌換和使用相當普遍。資料顯示,目前在香港已有100多家貨幣兌換店和近20家銀行开辦了人民幣兌換業務。很多賓館、購物商場、尤其是遊人的購物點都報出人民幣港幣匯率並直接受人民幣。由於港幣可以隨時兌換美元,實際上人民幣也可以隨時通過港幣這個中介兌換美元。據專家估算,目前在香港流通人民幣已達700多億元,成爲僅次於港幣流通貨幣

據國家外匯管理研究人員調查統計,人民幣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約有1000億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約是200億元。中國人民幣供給量(M2)約爲20000億元,這意味著境外人民幣大約是人民幣總量的1%。由此可見,人民幣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國周邊國家或地區廣泛接受人民幣國際化處於漸進發展的階段。

當前背景

一、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使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胡錦濤在2005年北京《財富》全球論壇开幕式發表演講時說:“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1978年以來中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從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間,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1473億美元增長到16494億美元,年均增長9、4%;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11548億美元,年均增長超過16%;國家外匯儲備從1.67億美元增長到6099億美元”這些數據表明,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專家普遍認爲,今後10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這就爲人民幣成爲被世界各國和地區可以放心使用的貨幣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長期以來實行穩定的貨幣政策,爲人民幣樹立了較高信譽,深受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歡迎。

二、人民幣幣值的穩定爲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前提條件。

中國一直實行穩定的貨幣政策。近幾年治理通貨膨脹,維持人民幣幣值的對內穩定和對外穩定成效顯著。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其他國家貨幣大幅度貶值,而人民幣則保持了匯價穩定,防止了危機的進一步擴大和加深,爲人民幣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礎。爲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前提條件。

三、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使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積極的步伐。

2003年9月,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頒布了《邊境貿易外匯管理法》,允許在邊境貿易中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鼓勵中國邊境地區商業銀行與周邊國家地區銀行建立代理行關系以通過銀行進行邊境貿易結算。這項規定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積極的影響。人民幣被周邊國家或地區所採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邊境貿易,邊境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將會促進人民幣區域化。國家外匯管理局針對邊境地區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法規,將消除周邊國家或地區居民的後顧之憂,促進人民幣在周邊國家或地區的流通

四、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爲人民幣境外流通提供了廣闊空間。

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形成一個擁有18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4萬億美元貿易總額達到1.23萬億美元經濟區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使東盟對中國出口增長48%,中國對東盟出口增長55%。貿易投資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人民幣的境外需求。在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一些與中國貿易投資往來頻繁、數額較大的國家和地區,愿意接受人民幣作爲計價結算貨幣。比如在越南、泰國、緬甸等國的貿易中,人民幣事實上已經成爲結算貨幣之一。

五、人民幣在香港地區的廣泛流通和使用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有益經驗。

200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爲在香港辦理人民幣存款兌換匯款銀行卡業務的銀行提供清算服務。內地居民可以使用內地銀行發行的人民幣銀行卡到香港用於消費支付和在自動取款機上提取港元現鈔,香港居民也可以使用香港銀行發行的人民幣銀行卡到內地用於消費支付和在自動取款機上提取人民幣現鈔等等。這些辦法和政策對人民幣的境外流通作了嘗試,也爲人民幣的境外流通提供了有益經驗。

六、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給人民幣國際化機會

全球金融危機已從經濟基礎和政府信用兩方面造成美元本位制基礎的松動,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機會。人民越來越意識到,他們還需要一些其他的穩定的國際化貨幣

政策制度
雙軌制、漸進式的人民幣國際化步驟

根據中國經濟的特點,完全可以採取一種雙軌制、漸進式的人民幣國際化步驟。雙軌制的第一個軌,是在中國境內實行有步驟、漸進式的資本账戶下可兌換,同時加強中國金融體系效率,其中包括許多措施,如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計劃(QFII)、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計劃(QDII),還包括各種有步驟的資金對外开放,如境內資金投資港股,但這種开放是有限制的、定向的。另外,可以考慮邀請海外高質量的企業如蘋果(Apple)、IBM、英特爾到A股發行人民幣債券股票,使得一部分人民幣兌換美元流出境外,也由此改進中國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

此外,還特別需要大力鼓勵和推動外貿企業與境外貿易夥伴以人民幣結算,爲此有必要考慮由中國人民銀行補貼針對外貿企業人民幣匯率調期服務(Swap contracts),即以比較低的價格提供未來人民幣收入按事先約定的匯率兌換外幣服務,其目的就是推動有關企業人民幣結算。

雙軌制的第二個軌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香港完全可以較大力度地擴大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市場的規模,推進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市場,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不斷擴大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的規模以及交易水平,其目的是在境外盡快形成與歐元證券美元證券抗衡的人民幣金融市場。這種逐步擴大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交易,對於在條件成熟時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是一個極大的推動。這一措施,也可以在很大程度化解外資進入內地賭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爲此,中國央行可以考慮在香港建立與當地資本市場規模相匹配的人民幣外匯交易市場,但是,這一市場的規模應該受到一定限制,比如,規定參與交易者必須是人民幣證券市場交易者,而參與交易額度受其證券市場交易額度的限制,其目的是使這一市場不會對人民幣政策造成主要的衝擊。

總的說來,人民幣成爲國際貨幣將是歷史性的發展趨勢,但是,人民幣今天完全成爲國際貨幣的障礙仍然存在,爲了消除這一障礙,可以充分發揮境內、境外兩個市場的作用,在境內逐步改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兌換;在境外充分運用香港國際金融地位的優勢,盡快擴大人民幣證券市場的規模,使之達到與歐元美元證券市場相抗衡的格局。一旦條件成熟,人民幣將成爲世界上的主要貨幣,與美元歐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爲了順利實現這一美好前景,今天的政策考慮需要十分謹慎和務實。

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對策選擇

第一,積極創造人民幣國際化的政治、經濟條件。中國經濟必須持續穩定增長並在亞洲地區保持領先地位,繼續保人民幣幣值的相對穩定,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同時,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高層政府間的交流,成爲國際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從而消除周邊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的擔心和疑慮。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國家和世界各國的直接投資貿易,改進金融服務,加強對人民幣跨境流通的統計監測,設立人民幣自由兌換試驗區。這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力量。

第二,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出入境限制。建議在中國與越南、老撾、緬甸的邊境毗鄰地區,逐步取消人民幣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使其在有法可依的條件下,推進人民幣成爲區域性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區域國際儲備資產。 在一些邊境地區取消人民幣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有利於雙邊經濟貿易往來的進一步發展;有利於出口收匯、出口核銷真實性問題的解決,有利於對"地攤銀行和地下錢莊"行爲的遏制,進一步規範邊境貿易結算,從而切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第三,設立人民幣自由兌換試驗區。建議選擇對人民幣認同感較高國家接壤的邊境地區,如在廣西、雲南邊境地區實行人民幣特殊管理政策,兩地居民、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幣資金可通過銀行途徑兌換爲可自由兌換貨幣或毗鄰國家貨幣。與此同時,對人民幣兌換、跨境流動、匯率變動情況進行統計監測,以便及時、準確掌握周邊國家和地區接受和使用人民幣的狀況。通過試驗區的運作,爲人民幣國際化積累經驗。

第四,國家對人民幣境外流通採取鼓勵和保護政策。一是在對外經濟往來中主動使用人民幣。在條件成熟時,中國企業、事業等單位,在對外貿易和其他經濟往來中可主動使用人民幣。在發展初期可以考慮對愿意使用人民幣的外商,在價格等方面酌情給予優惠。二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觀需要,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將那些對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對外开放水平有積極作用、對消極影響可控的資本項目挑選出來,先行試點,逐步擴大,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第五,要進一步解決境外人民幣回流的問題。如果人民幣沒有暢通渠道回流到中國,周邊國家或地區難以將人民幣作爲區域儲備貨幣。除了繼續允許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以外,還可以進一步允許我國與周邊國家或地區在一般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另外,可以考慮允許周邊國家用人民幣購买我國政府債券或對我國進行直接投資。這意味著我國不僅把人民幣的使用從邊境貿易推廣到一般貿易政府債券交易,而且還可以改進境外居民只能用外匯才能對我國進行投資的政策。我國已經實現了人民幣在經常項目和部分資本項目的可兌換人民幣終究要走向可兌換,還將走向國際化,這必將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中國的發展正在成爲世界經濟發展新的推動力量,世界經濟發展也將給中國的發展帶來新的重要機遇,人民幣必將實現國際化。 

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啓動
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結算5試點

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銀監會共同制定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日前正式對外公布。此舉標志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啓動,也意味着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辦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五城市率先進行試點工作,境外試點地域暫定爲港澳地區和東盟國家。

中國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試點管理的指導思想是在保證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減少制度障礙,適當提供便利,嚴格貿易真實性審核,實行總量控制,穩步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辦法》授權央行,可根據宏觀調控、防範系統性風險的需要,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進行總量調控。據知情人士透露,與《辦法》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將於近日公布。

《辦法》規定,國家允許指定的、有條件的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的結算,支持商業銀行爲企業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服務。被確定爲試點地區的上海市、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的企業,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可適用《辦法》的規定。

試點企業在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出口貿易時,可按照有關規定享受出口貨物退(免)稅政策。此外,爲滿足實際要求,試點企業還可以將出口人民幣收入存放境外。

試點企業先由試點地區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協調當地有關部門推薦,然後由央行會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銀監會等有關部門進行審核,最終確定試點企業名單。《辦法》要求,在推薦試點企業時,要核實試點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真實身份,確保試點企業登記注冊實名制,並遵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各項規定。境內結算銀行可以在境外企人民幣資金短缺時按照有關規定逐步提供人民幣貿易融資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美元歐元等主要國際結算貨幣匯率大幅波動,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在使用第三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時面臨較大的匯率波動風險。尤其是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成本壓力。而使用人民幣結算,無疑將規避匯率風險,保護企業經濟利益。

《辦法》規定,人民幣跨境清算可自由選擇兩條路徑。可通過香港、澳門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進行人民幣資金的跨境結算和清算;也可通過境內商業銀行代理境外商業銀行進行人民幣資金的跨境結算和清算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國銀行(澳門)有限公司分別爲港、澳地區人民幣清算行。

按照規定,境內代理銀行可以依境外參加銀行的要求在限額內購售人民幣;境內代理銀行還可以爲在其开有人民幣同業往來账戶的境外參加銀行提供人民幣账戶融資,用於滿足账戶頭寸臨時性需求;港澳人民幣清算行可按央行有關規定從境內銀行外匯市場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兌換人民幣拆借資金,具體的額度、期限等,由央行確定。

央行相關人士表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推出,將擴大清算行的清算業務範圍。清算行可以向經國務院批準納入試點範圍的境外國家和地區,如港澳地區和東盟國家,提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清算服務

熱門資訊更多